關於加強黨政一把手監督的幾點思考

加強幹部監督是保持黨同人民民眾血肉聯繫、防止和遏制黨內腐敗、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有效措施,也是執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黨的建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對此,黨的三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都作過精闢論述。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①“我們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來保證民眾路線和集體領導的貫徹實施,而避免脫離民眾的個人突出和個人英雄主義,減少我們工作中脫離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主義和片面性。”②當前,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由於新舊體制的轉換,人際關係的變化,各種利益關係的調整等因素的客觀存在,使幹部監督工作難度加大,特別是對處於重要位置、發揮關鍵作用、位高權重的黨政“一把手” 的監督難度愈來愈大。如何加強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已成為黨的幹部監督工作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當前“一把手”監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仍顯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一把手”自律意識淡薄,不願接受監督。有的過於自信,總以為自己不錯,無可挑剔,用不著別人監督;有的認為接受監督會影響自己的權威;有的自視高人一等,自認為不受監督乃天經地義;甚至有個別的“一把手”個人私慾膨脹,講關係不講原則,講私情不講黨性,工作中獨斷專行,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個人說了算,千方百計拒絕監督或逃避監督。二是上級組織對下級“一把手”重使用輕管理,疏於監督。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對“一把手”的工作實績特別是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監督,忽視對其思想、作風,特別是廉潔自律情況的監督。對下級“一把手”存在的問題,總是遮遮掩掩,處理起來也是避重就輕。三是同級班子成員礙於情面,不便監督。有的班子成員認為“提了沒有用,還得罪人,不如不說”;有的擔心被“一把手”誤解自己有“野心”、想“篡權”,不敢監督;有的怕反對意見提多了會當成“鬧不團結”,影響自己的前程,不願監督。因此,往往出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團和氣的狀況。四是下級怕打擊報復,不敢監督。有的同志認為自己職位卑微,上級“一把手”的態度可以決定自己的前途命運,擔心打擊報復,故寧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開口”的處世哲學,不敢挺直腰桿對上級領導進行監督。五是民眾不知情或不行使監督權力,無法或沒有開展監督。有的“一把手”對重大問題的處理不經過民眾討論,重大決策不與民眾商量,使民眾很難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監督權。六是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沒法監督。目前,對一些“一把手”“八小時”以外的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導致監督管理工作缺乏預見性和針對性,收不到應有的實效。

二、黨政“一把手”難監督的主要原因

(一)市場經濟原則對“一把手” 的用權觀構成了較大的衝擊。在體制變革過程中,某些“一把手”受私利驅動,把權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徵,在權力的運作過程中甚至超出組織賦予的許可權,把權力的觸角延伸到領導活動和私人領域,獨斷專行,為所欲為,有的甚至置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於不顧。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其自覺接受監督是不可能的。

(二)體制不順制約了監督機構作用的發揮。黨委對包括監督機構在內的所有機構實行統一領導,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都在同級黨委(黨組)。人大及其常委會,紀委(監察局)、組織部門、檢察院、審計部門都受同級黨委的領導,查處案件或處理問題都要徵得同級黨委的同意,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權利過分集中,缺乏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對黨委的權力特別是“一把手”的權力難以實施有效的約束。

(三)制度上的缺失導致監督工作難以到位。一方面,現有的對“一把手” 監督的制度不配套。如有些制度只注重於一些細枝未節,沒有抓關鍵。對幹部的監督只注重日常行為,但對權力的來源、行使情況約束不夠。而領導幹部的行為是和權力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果不規範權力的運行,其他監督根本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對“一把手”的監督在某些方面還無章可依。如對“一把手”“八小時”之外的監督就缺乏明確的制度,缺乏實質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和辦法。另外,許多制度執行效果不佳。對各級“一把手”違反制度後的處理規定過於粗疏,有的甚至沒有規定。在如何保障監督執行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執行各項制度方面,也缺乏操作性強的措施,使各項制度流於形式,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四)傳統的人治思想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國歷史上雖然也有制度、法律,但人治一直居主導地位,從來沒有真正的法治,法律、制度只是權力的附庸。這種傳統強調人本身的自律,認為人本身可以做好自我監督,即使出台了一些法律制度,也是相信人能自覺去遵守。人出了問題,總是習慣於把主要原因歸結為本人素質不高,而不善於從體制和法律制度上查找原因。

三、加強黨政“一把手”監督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明確監督重點,使“一把手”監督工作有的放矢

在加強對黨政“一把手”政治方向、學習教育、工作績效、生活圈和工作圈等情況監督的同時,必須把對“一把手”行使權力的監督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強對重大問題決策權的監督。“一把手”在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重大決策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強化對“一把手”決策權的監督,就要看“一把手”是否堅持集體討論、民主決策、集體控權;是否走民眾路線,民眾是否滿意;是否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關係;是否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二是要加強對用人權的監督。毛澤東同志曾強調:“必須善於使用幹部……共產黨員的幹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民眾有密切的聯繫,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乾,不謀私利為標準。”③加強對“一把手”用人上的監督,要看其是否堅持“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注重民眾公認,注重實績;是否出於公心,堅持幹部職務安排由組織決策的原則,嚴格按照組織程式選賢任能,帶頭防止和杜絕用人上的腐敗。三是要加強對調控權的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在人員安排、資金調撥使用、重要項目的審批等方面的調控權要重點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