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學院2011年工作總結

第二,堅持創新為魂,革新工作理念、創新工作舉措,積極推進教育教學管理。一是根據實際情況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相關制度規定進行了及時的更新與調整,以更好的促進工作。為了更好地對各系部進行具體的教學指導,教務科進一步完善了《各系部教學管理量化考核方案》,其中對師德修養、教學工作、教育科學研究、多媒體課件製作和運用等作了科學詳細的規定,同時在各系部成立了教學督導組,加強課堂教學的督導工作,並將聽課評課結果計入量化考核,使量化考核更趨公平化、日常化。學生處對《學生管理規定》進行了修訂完善,制定了《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完善了班級值周制度,進一步嚴明紀律,嚴謹管理,促進學生管理工作安全、民主發展。對制度條例的及時調整和科學更新,有力的加強了日常管理。二是結合師範教育特點,經過通盤考慮,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文化課學習、體育達標、校園文化建設、基本功過關、新教育實驗五項競賽,進一步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了學習氛圍,促進了教育教學管理的最佳化發展。三是在科研室、團委、婦委會、學生處及各系部等科室的組織下,開展了學術講座、國學經典誦讀、“祖國萬歲”紅色歌曲大家唱、周末文藝大舞台、“青春期美育”知識講座、“慶國慶、迎校慶”系列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節等30餘項活動,在活躍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融入了愛國、愛校情懷,豐富了校園文化的精神元素,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學術性。

第三,轉變觀念,疏通渠道,打破了坐等生源的局面。在教務科、就業指導中心的牽頭下,開展了招生宣傳、新專業開發、崗前培訓、就業市場開拓、就業信息平台設定、畢業生招聘會等一系列講創新、求實效的工作,推動招生就業工作向著更優更快發展,繼而帶動全局工作,形成招生就業與教育教學的良性循環。目前,我校已經形成師範教育與中職教育並行的教育模式,今年還新開設外語導遊專業,09屆畢業生招聘會簽約率達到80%。

三、堅持服務為本,關注民生民計,凝聚力量抱團發展。

民生穩則和諧生。民生民計關係到每一位師生的切身利益,同時也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著力點。乘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東風,學校堅持服務為本,圍繞民生民計重點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制定了領導值班制度,值班領導堅持每天深入一線,檢查工作,了解情況,最大限度地為師生員工解難題、辦好事、謀利益。

第二,將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打造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一是開展安全專項整治,對校內及周邊環境的安全隱患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同時發放安全工作手冊,組織學習,使學生對自然災害、突發事故等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並學會了一定的防範措施。二是在甲流防控工作中,學校反應迅速,及時做好完備的防控應急預案,成立應急領導機構,實行層層上報制度,組織師生每日對體溫進行晨檢和午檢,實行零報告制度,保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同時利用網路、電視等媒介,加強宣傳教育,使廣大師生正確認識疫情,消除緊張、恐慌心理,另一方面加強衛生整治,開展校園環境衛生大評比,堅持每日對工作學習場所進行一次滅蚊蠅處理,特別加大對食堂、服務部衛生工作的監督力度,多項措施並舉,及時穩妥地維護了師生的健康。

第三,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新領導班子上任以來,本著開源節流,規範管理的原則,對後勤工作進行了較大改革,一方面理順了採購和維修兩大塊工作程式,在物資採購中要求做到集中統一,高質低價,避免了資源浪費,杜絕了走關係、說人情的不正之風;在維修方面則成立了維修服務小組,及時快速地服務於師生員工。另一方面,對公寓管理、後勤服務和保衛等幾大塊的工作,實行承包制度,甩掉包袱,輕裝前行。一年來,學校共為師生辦理實事好事16件,比如設立教工食堂、公務電話、成立俱樂部、改造學生公寓樓衛生間、增加熱水供應量、為新生建立健康檔案等等,讓民眾真正得到實惠。

第四,建立健全保障民生的長效機制,堅持開展活動不搞一哄而起,解決問題不搞形式主義,切實把解決和改善民生納入學校發展總體規劃之中。目前教職工的婚喪嫁娶、身體健康檢查、新分配人員的住房問題、患病住院人員的慰問等細節性工作,都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機制,並由工會、總務處等部門專職負責,真正讓民眾打消顧慮、得到實惠、看到希望、堅定信心。

四、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增強學校發展後勁。

優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一支作風硬、能力強的黨員領導幹部隊伍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增強學校發展後勁,校領導班子提出,在全體領導幹部隊伍中開展“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和諧型、廉潔型”五型領導班子創建活動。

第一,堅持經常性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與不斷創新相結合。一方面經常性開展思想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並通過處室評比、年終評比等方式激發學習積極性。黨委中心組堅持每周一次理論學習,並且注重與校情工作相結合,主題明確,內容豐富,有針對性地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堅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校際交流互訪等辦法,開闊眼界,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引進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提高創新能力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