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術工作總結範文4篇

XX-----XX年第一學期部門工作總結(學術部)

本學期學術部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博雅原創(孫xx負責),10月12日初次在官群里發徵集作品的通知,11月中旬統計參賽名單(三人合作),全年級60名同學報名參加,11月28日在美院410收集參賽作品,全年級20名同學上交作品,11月24日參加布展,11月25日xx原創開幕式。

二:漫畫嘉年華活動(三人合作):10月26發徵集作品通知(孫xx),10月28日八個班的報名表(三人合作),10月29日徵集40個畫架(李xx),11月1日徵集電子稿(三人合作),11月5日下午辦公室收集作品,11月6日布展,宣傳。

三:整理XX級學生檔案(學術部三人加趙淼共同合作),XX級196份學生檔案,需要把每個人的檔案信息規整到新的檔案袋裡,同時統計出每個人的聯考信息等完整情況。

四:元旦晚會照片牆(學術部三人加趙xx合作完成),元旦前幾天徵集八個班要展出的照片(三人分工合作),列印照片(孫xx,趙xx),元旦當晚照片牆部署(學術部,青協,馬協合作完成)。

五:xx區藝術節美術書法活動(李xx負責),統計報名名單,徵集作品,上交評選確定參加作品。

六::華中師範大學第七屆師範生技能競技周活動(張xx負責),四項活動的報名徵集,統計及有關活動的通知。從10月中旬開始到12月19號圓滿結束。

七:12月27日為研究生考試布置考場(孫xx,張xx以及各班學委或班長)學術部和各班班委來負責,找教室,借畫架畫板,總共80套畫板畫架,然後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將兩個考場布置完畢。12月29日考試完後,我們再把畫板畫架歸還回去。

八:《贏得offer—大學生求職指導公益講座》(張xx,李xx)12月28日晚7:00《贏得offer—大學生求職指導公益講座》在美院305成功舉辦,張xx,李xx負責後勤管理,孫xx負責會後名單統計整理。

九:整理美院新聞(孫xx,張xx負責)1月1日至3日,整理XX年校內有關美院的部分新聞。

十:統計非師範班級選專業情況(孫雅潔)11月3日,由各班班長整理好自己班級選專業信息,孫xx負責整合六個班級的選專業信息,最後發給王老師。

十一:統計美院14級專業作業(張xx,李xx負責)1月7日至10日,張xx收集非師三班至非師六班四個班的專業課電子版作業,李xx負責收集師範一班到非師二班的專業課電子版作業。最後,由李xx交給黃老師。

十二:統計師範生寢室信息(孫xx)11月21日,整理好師範生兩個班級同學的寢室信息,發給吳xx學姐。

十三:統計推薦教師講座主題(孫xx),向師範生班級徵集講座主題,並把徵集到的七個推薦講座名傳送給了吳xx學姐。

十四:統計參加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當觀眾名單(三人合作),開始時由於沒有素質分加,統計困難,最終統計到了每班兩人參加,並向王老師提議,給參加的同學加了素質分。

學術部的工作繁多而瑣碎,因為好多工作都是統計徵集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細心,本學術部三人將以上事情還有一些“小”的卻也極其重要的事情都一一成功完成,工作時,三個人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希望學術部的小夥伴們再接再厲,為同學們做更多的事情!

XX年1月18日

撰稿:孫xx

農建會學術部度工作總結
2024年學術工作總結範文(2) | 返回目錄

一年就在這樣忙忙碌碌的節奏中過去了,年度工作已接近尾聲,現將我部這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部門建設

1.注重加強部門建設,提高部門成員素質

(1).加強部門內部交流:我們在開展各項活動的同時,部門內部也開展一些交流活動,增進了部門團結。

(2).有針對性的培養了幹事的工作能力,為換屆做好充分的準備。

2.加強和其他部門的交流,協調好各項工作。

二.各項活動

1. 第1期會刊《農風窗》的創刊

XX年年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準備籌劃出版第1期《農風窗》,由於是第一次經驗不足,會刊存在許多問題。如錯別較多、理論水平不太高、內容單調、排版不太規範、體不合理等;不過從另一方面講也是很成功的:正如創刊辭中所說“《農風窗》的出現,無疑是錦上添花”,《農風窗》是所有三農人交流工作經驗和心靈感想的“橋樑”,它展示了農建會的輝煌過去,為會員及會外人士提供了了解農建會的新途徑。會刊內容以會員的活動總結及社會調研報告為主,這給我們以後的活動已很大的啟示。雖然不太成熟,但它至少鑑證了農建人的辛勤與汗水,向我們昭示著農建人的團結友愛和自強不息,鼓舞著農建人為農建會為“三農”事業奮鬥拼搏,是農建會成熟壯大路途中的一座里程碑,標誌著農建會的發展更趨規範。

2、三農角的成功舉辦

XX年年12月1日14:00~17:00在化學館203舉辦了本學期的第一次三農角,主要以發言交流的形式。

會議邀請了河南農業大學兩位負責人作為嘉賓,同時還有協會老會員王玉娥,楊超的出席。會上四人分別作了發言:胡朋飛發言主題是“大學生支農文化”,主要從大學生在支農支教中給自己定位,支農支教的意義,提高理論知識的方法,大學生支農的發展等方面做了詳細闡述;王玉娥主要講述了一些關於支教的話題,包括支教的形式,社會調研的做法,以及在支教中會遇到的突發問題;另一位來自河南農業大學的負責人王玲敏是一位文藝才人,她發言的開場就是為我們演唱了一段戲曲。清澈洪亮的歌聲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聽覺神經,她說的是一些關於文藝方面下鄉的話題,這給我們文藝隊建設一很大啟示;最後是楊超的發言,他的發言使我們不得不深思。他主要說的是農村經濟,提到了市場經濟和外來企業資本給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大挑戰,他還詳細說了一些他在支農方面所做的活動—幫助農民成立“養豬協會”,可是運營的並不樂觀,這是一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對我們下鄉的目的也進行了點播。

最後,會長作總結;之後是大家進行交流,主要是會員提問,氣氛相當融洽,直到17:20本次“三農角”圓滿結束。

3、關注“三農”的徵文比賽

XX年11月15日關注“三農”的徵文比賽經過一些具體的部署正式開始。這次活動的目的是回響十七大,引起會員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加深會員對“三農”問題的認識,增強會員的社會責任感。

11月15日—11月23日為徵稿時間,所來稿件必須以“三農”為主題,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要求緊扣主題,從現實角度出發,忌空談,勿大段引用,數在800~1500之間。截止23日共收參賽稿件28份,11月24日晚上集中進行審稿,參與審稿人員共有12人,每部均有人員參加,分成三小組。經過三小時的審稿,最後結果產生:一等獎范紅玉;二等獎王夢琳 程新麗;三等獎 王志傑 張永勝郭丹;優秀獎五名。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可以使會員對農村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逐步達到理論化系統化的高度,有助於擴大農建會在校內的影響,為以後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為會刊提供素材。

4、協會資料整理

10年3月18日,我部與秘書部召開了聯合會議,主要商討資料整理相關事宜。此前,我部存有協會多數資料,包括書籍和電子資料,也處於整理階段。最後商討結果是我部負責整理學習培訓資料和圖片資料,以及一些兄弟社團的相關資料。此項工作已成功告一段落,並且協會的書籍資料相關書目已列印出來分發到各部了。這些資料是協會的發展史,是協會的血液,整理好後方便以後調用。

5、社團文化周末廣場

10年4月19日在泊月長廊舉辦的社團文化周末廣場是由我部王志傑,牛鵬輝等人組織策劃的,本次活動目的是慶祝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展示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娛樂大學生身心。

活動內容主要有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鄉村變化成就資料展,協會下鄉成果圖片展,祝福祖國之簽名留言活動等。本次活動有利於展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鄉村新面貌,堅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念,更好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利於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展示國家領導人,中央政府親民愛民的形象;有利於豐富大學生課餘生活,創造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氣氛。總體來說這次活動不太成功:首先是塑膠板做得不吸引人(以黑白色為主),致使活動現場較冷清;還有就是未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沒有將下鄉圖片大量利用起來,導致後來匆匆忙忙做板,手忙腳亂,做得不精美。不過此次活動也要可取之處,有關改革開放三十年祖國變化的資料蒐集整理得較好,另外會員參與熱情高,祝福祖國之簽名留言活動受到廣大同學的積極回響,大家紛紛寫下“龍的崛起,震撼寰宇”,“願祖國的明天更美好”,“感謝改革開放這一偉大英明決策”等留言,表達了大學生對祖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成就的祝賀,驕傲和自豪;下鄉圖片的展示,使我們得到同學們的肯定,讚賞,支持,這堅定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最大的啟示:以後做活動要學會預期效果!

6、第二期《農風窗》的出版

在本部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期會刊《農風窗》於5月9日正式列印出來。本來預計四月中旬出版,但由於一系列問題推遲。本期會刊較第一期有很大改善,在出版本期會刊前我們徵求了很多人的意見,包括部內人員和其他會員。對本期會刊的出版,我們在人員分工進行了明確安排,如校對人員是我和郭丹。另外在版面,體,內容上也有很大改善,內容上增加了勵志人生,健康知識,輕鬆一刻,理論層次提高,排版更規範。總的來說,本期會刊更成熟,同時我們對封面進行了彩印,使之看起來更美觀,更吸引人。本期會刊共印製20本,其中每部分發2本,由各部部長保存,我部保存4本。

7、開展理論培訓

協會例會制度中明確規定每次例會正式開始前10分鐘由學術部人員對全體會員進行理論培訓,以前並未嚴格實施,為了增強協會的學術研究性質,提高全體會員“三農”理論水平,從5月7日的例會開始,前10分鐘由我部人員對全體會員進行理論培訓,並且以後長期堅持下來。同時也建議要求,每位會員每兩周上交一份學習心得,電子版可以傳送到[email protected]中,手寫稿交給我部王志傑。理論培訓開始後,總的來說效果還不錯,不足之處是時間整體把握不太好,培訓內容有的過於深奧,涉及面廣,不利於接受。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會在以後的培訓中注意並加以改善,這是一項長久持續的工作,相信我們以後會做得更好!

除此之外,我部人員還積極參加協會的其他活動:“我帶國小生游鄭大”我部牛鵬輝,宋友寶,李重陽,仝召娟,王夢琳都參與到其中,有負責帶領國小生的,有分屬機動組的和手工製作組的;一天下來雖然很累,可是大家都秉承認真負責的態度堅守好自己的崗位;“愛心捐書”活動邊有我部人員積極的身影,寒冷的天氣冷卻不了我們的熱情;兄弟院各種交流會……幾乎每次活動都有我部會員的參與,並且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年來,協會在不斷發展壯大,每位會員都在為協會辛勤付出,我部人員也努力工作,07—10年度的工作可以畫上圓滿的句號了。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農建會明天會更好!

鄭州大學農鄉建設研究會學術部

5月24日

評職稱學術工作總結
2024年學術工作總結範文(3) | 返回目錄

1992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英語系,本科,學士學位,XX年取得北京師範大學管理研究生班畢業證書。自1992年畢業,一直學校工作。期間,國中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13年,高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1年,擔任教學副校長工作7年。1999年被評為中學一級教師。由於教育布局的調整,原工作的青塔院中學,後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第二附屬中學,XX年又與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合併,現名為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自從取得一級教師以來,我在擔任英語教師的工作的同時,還先後歷任了班主任;校長助理、教學處主任;教學副校長;現擔任學校教學副校長,併兼高一年級的英語課。下面,我將本人的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教育事業,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發展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全的民主法制觀念。熱愛學生,關心、了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尊重、信任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鼓勵他們積極前進,對學生一視同仁。熱愛學校,關心集體,謙虛謹慎,團結協作,與全體教師、家長、社會緊密配合,共同教育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嚴於律己,用自己的模範行為來教育影響學生,影響學校的教師。這種影響體現在我的教育管理過程中,體現在對學生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同時也體現在自己全部的政治態度、思想意識、治學精神、生活作風和待人接物的整個人格之中。在幾年的工作中,我先後被授予先進青年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育人是我們教師的最終目標,也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十幾年來,我始終工作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每天早來晚走、周六周日也難得休息,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平均在十個小時以上。在接任班主任時,從樹立良好班風開始入手,培養班幹部的責任意識和助手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學生建立“師生+朋友”的關係,在日常管理上堅持“五個一”(每天表揚一名學生、每天和一位學生說話溝通不少於20句、每周參加一次學生活動、每月組織一次班集體活動、每月聽一次本班的其他學課的課)和“三到位”(課間操到位、自習課到位、集體活動到位),使班級工作順利開展。

教育一門藝術,需要和諧才能體驗這種藝術,也只有和諧才能創造這種藝術。我注重與學生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深入學生的心靈,用我的真誠換取學生的真心,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這不斷發展的社會中,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能夠適應生存,更要能夠積極生存。

在知識結構上,能夠勝任英語教學,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科學的理論知識。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深刻地指出:“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不學無術。”

知識是師生交流思想感情,探討真理的橋樑,知識的傳授是教師塑造人才的主要手段。知識是無止境的。教師的知識結構直接影響著他的學生的興趣的發展和價值觀的形成。我很注意構建自己最佳的知識結構。以紮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廣泛攝取各方面的知識,並努力做到專與博的有機結合。教學空餘時間,我都用於看書和學習,不斷吸取專業的或非專業的知識信息,並把這些記錄、摘抄、歸納、整理,保存在我的電腦中,把它們隨時準備恰當地運用到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使課堂永遠都有最新的信息和最好的內容,帶給學生歡樂和知識。

現在教師都認可,要讓學生有一桶水,教師自己就要成為不間斷的水源。為了讓自己能夠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管理能力,我參加了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參加了英語教師國際資格證書的國際培訓,並以優秀的成績獲得證書。通過在研究生課程班學習和國外的培訓,以及我自身的教學過程中的不斷摸索和反思總結,我形成了時刻關注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的習慣,在教學中,我努力研究和分析專業知識體系,能夠透徹理解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內涵。正因為掌握了知識的內在規律,我在課堂上才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駕馭自如。當今社會是資訊時代,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永遠像海綿一樣從各方面吸取知識,成為掌握現代知識的新時代的老師,並以自己的學習意識給學生以生動的教育影響。

在教學工作中,我積極投身教學改革,把提高課堂效益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始終不渝的追求目標。由於長期管理初三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對於國中的教學,尤其是初三的教學工作比較熟悉。經過多年的工作之後,我自覺更新教學觀念,在教法上不斷進行改革探索。研究和運用遊戲的方法,情景交流的方法進行教學內容的落實,不斷改進和完善英語教學模式並在教學中嘗試運用。我認真研究國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學習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採用小組合作等討論式教學方法,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位,在教學中摒棄傳統講法,代之以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活動、靈活多樣的授課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常把課本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指導學生用課本知識去表達、描述生活中的問題,聯繫實際,提高學生套用英語的能力,因為靈活恰當地運用語言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最根本的目的;在複習課堂上,我精考精評,舉一反三,把評講試卷同複習課本知識、探求答題規律、提高答題能力、培養良好答題習慣結合起來,注重分析答題思路,明確答題步驟,揭示易犯錯誤,以達到評講一題,複習相關知識,掌握一類的目的。將英語課與歷史、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採用靈活的方法、發揮教師的創新能力去贏得學生。力爭在課堂上有最新的信息和最好的內容,帶給學生英語的魅力、知識的活力、方法的潛力。

XX年我上了一節區級英語研討課,針對英語考試之後的試卷講評進行了講評課課型的研究和嘗試,受到進修學校教研員和其他學校同行的好評。

XX年,在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高一年級的英語教研活動中進行了教材教法的交流工作,出色完成了區裡的教材分析和交流的任務。

成功的教學是有特色的教學,是一個教師成熟的標誌。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尋找學生喜歡而且效果好的方法。教學應該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接受知識。在課堂上,我旁徵博引,經常穿插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笑話、典故、名言佳句警句等,既使課堂充滿和諧的氣氛,又有英語課堂的知識的滲透。

新高一的一名學生這樣對我說:“我打心眼裡佩服您淵博的知識,對英語課教學的趣味設計和對我學習的幫助,”,“在國中階段,我沒有感受到英語的樂趣,對英語有一種恐懼,現在我對它一點也不反感了,而且,我覺得將來選擇職業的時候,老師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教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必經之路。許多學校的轉變都是從教育科研開始的。在我的工作中,曾經有五年的時間負責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也正是由於我校堅持不懈的開展科研工作,才使得原本不吸引學生和家長的一個基礎薄弱的國中校辦成了受到社區認可,家長和學生歡迎的優質國中學校。在負責教育科研工作期間,負責了學校的《epd環境、人口和可持續發展》課題的研究,我本人主持了海淀區的十五期間區級課題《在國中課堂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組織的《校本課程開發與校本化課程實施》,北京市教委組織的《全面提高國中教育質量》課題組下面的子課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參與了北京市教委組織的《全面提高國中教育質量》課題組下面其他課題的研究工作;參與了首都師範大學主持的《國中階段校本化課程開發與實施》;參與了國家級課題《友善用腦課題的研究》。

諸多的課題讓教師們的眼界大開,眼睛不再緊盯在分數上,不再僅關注課後的有限補習時間,開始尋找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開始分析學生的原因,開始尋找自身的課堂教學的可改進環節。關注通過不斷的反思,教師們的方法更加科學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明顯了,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得以提高。

教學管理工作:

學校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的教學管理。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管理能力,我參加了教學管理的研究生課程班,並且參加了脫產的幹部培訓,從理論和實際操作上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我在各教研組長和全體教師的配合下,調整編寫了新的學校制度,制訂教研組長的崗位職責,明確了同頭備課的主意事項,再次教師課堂教學常規。為了加強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我組織教師開展了“在行動中反思,以反思來促進行動”的研究,開展了課堂教學環節的細節推敲研究活動;為了加強交流,還和學院路中學開展了“在交流中提高,在碰撞中發展”的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擂台比賽;還在每個學期都舉辦一次教學開放日的活動,邀請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進修學校專家、兄弟學校、家長、社區人員到學校聽課,指導,以促進學校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針對學校出現的人員流動,我能夠認真細緻地對每一個新到學校工作的教師進行培訓,從課堂教學到學生輔導的要求,從教師備課到教育科研要求。對於同學科的新大學生,我還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教訓傳授給他們,讓他們能夠少走彎路,有一個可借鑑的事例,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課程改革開始後,首先在國中進行,XX年開始進入到高中階段。為了更好地把握課程改革的進程,在校長的安排下,我偕同教學幹部、教研組長先後到課程改革先行的省市取經學習,並和我校的幹部一起,制訂了我校的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為了更好地把握課程改革,我深入到高中課程改革的一線教學,和教師們一起開始探索。在過去的這一個學年,先後組織教師進行學科經驗交流;邀請進修學校專家做報告;安排制定各個學科的模組成績的賦予方式;開展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組織安排學生選修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正常進行;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全體同事的積極配合下,高一年級的課程改革順利完成,新的挑戰又將出現,我相信我們能夠在大家共同的智慧啟發下,一定能戰勝挑戰,提升自我。

教育是塑造人的的事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它永遠充滿魅力和挑戰,永遠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努力。作為教師,對於我的過去,我將永遠記住並不斷的總結;對於我的未來,我將不懈地攀登和向前,用我全部的汗水、精力、心血和生命去澆灌教育這永遠鮮艷的花朵。

學術工作總結
2024年學術工作總結範文(4) | 返回目錄

XX年我作的主要是量子力學的研究工作。將舊量子力學的錯誤闡述得更清楚了,將新版量子力學——定域實在論量子力學——琢磨和更嚴謹了。即將出版兩部學術著作,一部是漢英雙語《定域實論量子力學》,另一部是中文的《質量寶貝》。這兩部著作的前言概括了我這一年的工作。茲用這兩篇《前言》作為XX年的工作總結。

《定域實在論量子力學》第一版《前言》

——非正統量子力學宣言

社會發展的每個時期都有正當時的“正統理論”。有一大批人(特別是話語權比重大的人)都在維護(甚至是捍衛)正統理論。官方也只相信正統理論。受既定觀念、情感、政治氣候、學術氣候和私利的影響,維護正統理論的人會失去理智地壓制不同觀點。這樣就形成了正統理論學術壁壘。實時權威失去理智(蠻不講理)的行為比較隱蔽,原因有:第一,他們有意無意地利用“相信和支持正統理論的人數多、氣勢大”的優勢,製造了貌似合理的“少數服從多數”的局面;第二,利用詭辯術掩蓋正統理論的不足,蒙蔽世人;第三,將錯誤的選擇裝扮成人類無奈的選擇。

在維護正統圈外的研究者中,誰發現了實時權威們在科學中失去理智(蠻不講理)的地方,誰就有可能獲得較大的突破。

正統量子力學家失去理智的地方有很多。下面略舉幾例。

(1)利用雲室的工作原理做實驗,實驗成功之後又否認雲室的工作原理

在設計製造雲室時承認雲室的工作原理是,過飽和蒸汽會以電荷為中心開始凝聚。可是,在成功地捕捉到帶電粒子的徑跡之後,卻不承認過飽和蒸汽以電荷為中心開始凝聚,而是認為粒子在雲霧徑跡的內部空間的各點上隨機地出現,呈現位置不確定的狀態。如果承認“過飽和蒸汽以電荷為中心開始凝聚”,就承認徑跡的3d回歸曲線就是粒子的準確運動路徑(徑跡橫斷面的中心就是粒子的準確位置)。粒子的方向和位置都是準確的(即同時測準了粒子的位置和動量)。這樣一來,測不準原理(不確定性原理)就失去了其在量子力學中的基礎性地位。為了維護測不準原理的基礎性地位,不得不違反科學原則地拚命否認雲室捕捉到粒子的徑跡是同時測準了粒子的動量和位置。即使承認那種情況下同時測準了微觀粒子的動量和位置,也要利用“量子退相干”概念,說那是微觀粒子進入了量子力學之外的經典力學狀態。但是,量子退相干的條件和機制都不清楚,何時在什麼條件下發生量子退相干僅由量子力學家的主觀願望而定。如果說在雲室中運動的微粒符合量子退相干條件,那么,電子衍射實驗中的電子也就達到了量子退相干條件,電子在穿過雙縫時就可以確定它走哪一條縫。正統量子力學家橫蠻到了什麼程度呢?從“已經將離子靜止在勢阱中,也不承認同時測準了微粒的動量和位置”的事例不難看出來。

(2)電子衍射實驗解釋的非理性

光子比較容易產生,幾乎所有的碰撞都有光子產生。在電子衍射過程中,有不少電子打在狹縫的邊緣上,極有可能產生光子。這樣看來,電子的衍射實驗產生的衍射環極有可能是光子導致的。理智的做法應該是在排除了光子的衍射之後才能得出“電子衍射實驗證實了德布羅意波的存在”。可是,量子力學家卻在未排除光子的衍射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認為是電子表現出了波動性,具有波-粒二象性。驗證電子衍射實驗中衍射環是否是由光子導致的,非常簡單。但是,量子力學家就是不做這樣的驗證,而寧願採用不嚴謹的態度處理這件事。

就算電子衍射實驗中的衍射是電子發揮其波動性而直接造成的,對衍射的具體說明仍然充滿矛盾。對於多電子通過單縫時的衍射,利用不同粒子間相互干涉解釋。對於電子一個接一個地通過雙縫導致的雙縫衍射,利用單個電子的惠更斯原理解釋。對於電子一個接一個地通過單縫導致的衍射,利用機率波解釋(可是,這種情況下的衍射圖完全是一幅機率統計圖,沒有發生干涉,不能表明電子具有波動性)。在第三種情況下,暗紋處電子出現的機率比鄰近明紋處電子出現的機率小許多,而第一種情況和第二種情況的暗紋是由干涉導致的,不是粒子出現的機率低。如果與光波比較,且第一種解釋和第二種解釋正確,那么第三種解釋就不應該正確,也不是對電子具有波動性的驗證,而是相反——未顯示出電子具有波動性。

(3)德布羅意波的波速困難和穩定性困難

即使電子等實物粒子的衍射實驗結果真切地證實了德布羅意波的存在,還存在德布羅意波波速問題。德布羅意波的相速度大於光速。量子力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德布羅意波是波包,波包的群速度就是實物粒子整體的速度。如果德布羅意波真的是由一系列速度不同的單色波組成的波包,那么,做電子衍射實驗時又怎么能得到清晰的衍射圖樣呢?這樣的解釋明顯充滿矛盾。不能回答波包中那些相速度超過光速的單色波是什麼波。特別是對於雙縫衍射,如果電子是波包,那么它在穿過縫而發生惠更斯分裂時,產生的就不應該是波長完全相同的一列次級子波。再說,電子是非常穩定的粒子,如果它是波包,那它在碰撞時波包就會分散成各個不同的單色波,電子也就瓦解了。但是,電子在一般的碰撞條件下並不分解(衰變)。

(4)將狄拉克方程的負能量解與正能量的反物質對應起來

狄拉克的相對論性量子力學方程有兩個解——正能量解和負能量解。如果說這兩個解在現實世界中有對應的事物,那么負能量解應該對於名副其實的負能量物質。可是,量子力學家認為,那種負能量解對應於反物質。要知道反物質的能量也是正值。量子力學家的這種選擇犯的是中學生都不會犯的錯誤。至於為什麼要這樣選擇。那是因為量子力學基礎理論和量子場論中的“零點能”概念需要這樣選擇。如果正確地選擇負能量解與負能量物質對應,那么,真空中的虛粒子對就是正-負能量粒子對,而不是物質-反物質粒子對。

(5)將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無限擴大

認為凡是量子的特性都是量子力學的特點。這相當於認為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能覆蓋全部的微觀世界。辯證地看,即使是在微觀世界中,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也一定是有限的(量子論的適用範圍倒是可以覆蓋全部的微觀世界)。實際上,量子不等於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不等於量子論(量子力學只是量子論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即,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小於量子論的適用範圍)。量子力學的前提條件中沒有量子糾纏的內容,量子力學的邏輯系統也不能描述量子糾纏的具體過程。量子糾纏的現象和規律可以在量子論的適用範圍之內,但應該在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之外。以量子糾纏為核心的aspect實驗證明的是量子的特點而不是量子力學的特點。

(6)對海森伯關係僅選擇“測不準”這種解釋

經典帶電粒子繞中心電荷作準確的勻速圓周運動(例如玻爾氫原子),存在pr=ħ的關係。此式與海森伯關係δxδp=ħ極為類似。利用經典軌道運動方程可以嚴格地得到海森伯關係。歸納起來,δxδp=ħ可表示的意義有:動量與線度之積為一個常數;曲率與曲率半徑之積為一個常數;動量與位置不能同時具有準確的值。量子力學家只選擇這三種解釋中的一種。有人從經典軌道運動方程出發而導出了海森伯關係,量子力學家也不承認。

量子力學家的強詞奪理的其他事例將在正文中補充。

看了上面列舉的正統量子力學家的強詞奪理的幾種表現。就知道量子力學令人困惑的原因是什麼(應該是:量子力學的邏輯系統是可用的,然而其解釋系統和測量觀念不正確)。如果糾正了量子力學家所犯的上述錯誤,得到的必然是保留了現有量子力學邏輯系統而顛覆了量子力學解釋系統和測量觀的定域實在論量子力學。不確定度關係也只是量子力學解釋系統和測量觀的基礎而不是量子力學邏輯系統的基礎。如果電子衍射實驗中導致衍射的原因是電子衝擊固體表面產生了伴光(或者是電子湮滅掉真空中虛粒子對中的負能量光子而留下正能量光子),伴光再發生衍射,且量子糾纏和量子隱態傳輸現象在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之外,就不需要隱參量,更不需要“定域性、實在性和確定性三者不可兼得”的解釋,epr佯謬也不存在。

應該將現有的量子論拆分為兩個分支:第一個分支是適合於描述量子糾纏相互作用和量子隱態傳輸過程的理論;第二個支分是適合於描述微觀世界中除量子糾纏現象和量隱態傳輸過程之外的相互作用規律的理論。第一個理論分支將會發展成為“隱態傳輸力學”。結合電子衍射是伴光的衍射的解釋和測不準原理不是普遍適用的結論,第二個理論分支將發展成為定域實在論量子力學。aspect實驗就再也不能否認定域實在論量子力學了。

定實在論量子力學就要閃亮登場了。它將保留現有量子力學的邏輯系統而向量子力學的解系統和測量觀開炮。一定要打破正統量子力學學術壁壘!

《質量寶貝》第一版《前言》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或者說,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已經進入了冷戰時期。國際上的外交也逐漸轉入了“價值觀外交”新階段。大國博弈進入了以核心價值觀為支點的時代。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加劇價值觀輸出攻勢。如果東方人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學思想方法,就不利於共產主義思想向西方的滲透(相反,有利於資本主義思想向東方滲透,即在“冷戰”過程中對東方不利)。現階段,生產的目的和管理的目的都可以不受社會制度的絕對制約。資本主義生產管理的目的也可以是為人類造福(有少量優秀私企早已跳出了功利性管理的圈子)。但是,受過去遺留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本質的影響,目前西方管理的本質和目的是“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屬於物質財富的創造、分配和使用的功利性管理。這種功利性管理在世界上占統治地位,是正統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西方的管理研究是將勞動力也當商品的物質財富管理方法的研究,也是約束性生產管理研究,側重於技術程式標準化約束,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嚴重缺乏精神財富管理研究(或思想管理研究或素質管理研究)、情感管理研究和管理學本質的研究。這就迫切需要公益性管理思想方法的誕生。非功利性管理也不是完全不要經濟效益。許多成功的案例表明,是能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確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雙豐收。

質量是積極程度、且具有價值,存在質量交換規律。順應質量規律以質遂願,“物管”和“神管”雙管齊下,技術管理和思想管理齊頭並進,義的引導和利的疏導聯合使用,以按質分享的原則調控“利”的作用和流向,不斷提高管理活動中培養情操和意識及能力、塑造人格、教化思想觀念和關懷人文四職能所占的比例,追求個體行為對全社會有積極作用(不是僅關注顧客而是關注社會的需要),以創造良好感受為目標。這就是與共產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相協調的現代東方管理理念。其中“以質遂願”是綱領,“神管”(即以素質管理和情感管理〈品格和能力培養、人格塑造、思想觀念教化和人文關懷〉為扛頂激勵管理模式的高層次管理)是核心。管理的過程既是產品質量提升過程又是人品提升和人格完善(人員素質提高)的過程。追求的是為顧客創造良好的感受,提高所能影響的人的幸福度指數。素質管理概念和情感管理概念都有人提到過,但是,缺少“以質遂願”的綱領,不能形成東方管理理論體系。正是限定質量是積極程度且有了“以質遂願”的綱領和“神管”的核心,才奠定了現代東方管理理念的基礎。現代東方管理理念也可以用幾個高度概括,那就是“神入而治”。意思是,通過淨化心靈和洗滌靈魂的真情人文關懷而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管理。含有中國古代“無為而治”之中所包含的“讓人明白事理加強自我約束從而達到不管而管的目的”部分思想。但“神入而治”與“無為而治”不同:它並不像後者那樣突出“無為”。所以,它是源於古老的東方而“進化”為具有現代氣息的管理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理論沒有階級性,現代東方管理理念的適用性與社會制度無關。換言之,無論是公有制社會還是私有制社會,都可以使用現代東方管理理念。關鍵在於生產目的的選擇。

“質量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的質量定義是朱蘭以其世界質量管理學泰斗的光輝壓倒了其他質量定義而占統治地位的。這種主觀質量定義允許“滿足不合理要求的程度高也可以叫做質量好”。就是說,主觀質量定義的最大缺點是對質量沒有積極性限制(難逃資本主義生產管理目的枷鎖。導致管理以顧客為關注的焦點,而不以社會一般需要為關注的焦點)。筆者指出了朱蘭質量定義的包括這種大缺陷的六大硬傷,認為事物的質量是事物的積極程度。“質量是積極程度” 的質量定義既涵蓋了朱蘭質量定義的所有積極內容,又限制了朱蘭質量定義中的“要求”是對價值的要求,從而克服了朱蘭質量定義的缺點。準確地把握了質量的本質,與奔向共產主義的大目標相協調。它不僅好記好理解,而且與價值是積極作用的價值定義極為對稱,為質量具有價值的觀念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對於為什麼要提高質量和怎樣提高質量這兩個問題,不能僅注意怎樣提高質量這個問題。因為,如果缺乏純正的提高質量的動機,無論提高質量的方法有多好,也不能很好地實施。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提高產品質量的動力還很不足(或者說很不均恆),人們在提高行為質量方面所下的功夫遠遠不夠。

為什麼要提高質量?“提高質量能帶來效益”的回答顯得比較膚淺。提高質量為什麼能帶來效益?是因為質量具有價值,質量可以創造價值,質量具有巨大的潛力。更重要的還有,不管你是否願意將提高行為質量作為一種投資,但提高行為質量的“投資”都是“利潤”最豐厚的“投資”。換言之,質量決定資源的創造、占有和配置,最終決定我們的良好感覺及生存和發展狀態。在市場競爭中,資源的創造、占有和配置始終是由行為質量決定的。實物質量也是由行為質量決定的(是行為質量的部分反映)。所以,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行為質量的競爭。除了人道主義的施捨、救援和“以權謀私”以外,人類社會的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分配方式是按質分配,即社會分配的主流規則是按行為質量分配。質量創造價值的過程主要是以質量換回價值的過程。質量具有價值及質量能換回價值決定了質量可以交換。質量按照一定的規則(即“質”和“量”的比例等)交換構成了質量交換規律。質量是寶藏,需要開發。

幸福度指數最高的國家並不是最富足的國家;有些富人的幸福感還沒有一些窮人的強。這表明,幸福度指數並不與物質財富的多少成正比。人類的行為目的和管理的目的也應該從“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轉變為“追求幸福感最強化”。最好是“追求幸福感最強化”為主而兼顧“追求利益正常化”。人類的管理也應該從生產管理轉變為“以‘神管’為主而兼顧‘物管’”。在工業革命時期,管理者只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顧工人的死活,從而使那個時期的生產管理的目的是罪惡的求利,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是主僕關係和勞動力買賣關係。現在,雖然情況大有好轉,但資本主義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還殘留有那種烙印(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將人文關懷當作管理之外的東西)。這從質量定義可以看出一般:西方管理所使用的質量定義核心是“顧客滿意賣得出去的就叫質量好”而不管產品對整個人類是否有積極的意義。所以,西方管理理論的靈魂還需要洗滌。

人類在向更高的目標挺進的過程中,妨礙挺進速度的是下列兩大障礙:第一,技術障礙;第二,德行障礙(非技術的思想行為障礙)。所以,一個國家應該有以科學規律、政策、法規為核心的技術管理和以社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思想管理(如中國以馬列主義和傳統價值觀為核心)。企業是社會的縮影,所以企業管理也應該有“約束性生產管理(物管)”、“思想管理”(或素質管理)和“情感管理”三套相互協調的管理體系。直到現在仍然存在的不好現象是,研究技術的人認為克服道德障礙的事與自己無關,研究道德理論的人也認為技術問題與自己無關。在質量管理方面,則是普遍認為提高質量的技術方法很重要而“解釋為什麼要提高質量的理論,如何轉變不怎么重視整體行為質量的人的觀念”的思想管理不怎么重要。現有的經濟學、管理學、質量學幾乎是純粹的技術理論,倫理學又幾乎是純粹的道德理論。只有哲學等很少的學科是將技術問題和德行問題結合起來研究的。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質量管理理論被認為是統計方法(數理方法,純工程技術方法),直到現在質量管理仍然是聯合執行的技術方法。對於組織的文化、理念等行為指導思想的建設和管理,仍然是既缺乏具有現代氣息的綱領性的準則,又缺少具體的方法。質量交換規律的發現和以質遂願規範的倡導,有利於將經濟學、管理學、質量學建設成為“將技術管理方法、道德管理方法、精神管理方法(或情感管理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的理論。因為“辯證”和“以質遂願”就是道德方法指導綱領,它能引導人們在改變價值觀(或提高行為質量價值、提高道德水平、增進情感交流)的同時提高活動的經濟效益。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源於思維。辯證思維方式是最佳思維方式,一切正確和科學的行為都來源於辯證思維。我們得到的重要結論是:如何達到目標?回答是“以質遂願”;如何以質遂願?回答是“真情人文關懷”和“辯證思維”。

對於分配非勞動產物和非親為的勞動產物及非工作時間內的行為影響到的資源,按勞分配的理論和原則是沒有辦法處理的。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的“人氣資源”的分享(包含分配)不是按勞動量進行的。提出質量天下理論及按質分享理論和原則,可以彌補知識經濟理論和按勞分配原則的不足。行為質量決定資源創造、占有和配置的主要原因在於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社會價值體系的作用。提高質量可以在資源占有和配置上取得更多的優勢。行為質量高,必然會導致“人心所向”,“人心所向”必然會導致“資源所向”和“價值所向”。“按質分享”就是必然的。

價值的增長一般是非線性增長,非線性增長的價值與對應的線性增長的價值之差不屬於勞動量的範疇。可見,即使是對於商品,價值並不是全部由勞動量決定的。價值的非線性增長的理論一出世,馬克的勞動價值論乃至資本論的學術價值會立即下滑。

各個機構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有投機取巧的傾向。需要自身的道德和習慣以及公平、公正和正義的環境來約束。需要締造一種和諧的質量文化氛圍。既然行為質量決定所有的人造價值,那么,在崇尚道德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就是以“提高行為質量”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意願,即“以質遂願”(或“以質遂意”)。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是行為質量的產物。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認可,包括(或可以發展成為)對其提供者的行為質量的認可。以質遂願是質量文化和質量道德的核心。

知識經濟理論的弱點是對描述行為效果和非經濟資源的分享顯得“力不從心”。羅孚、通用、福特等企業的沉浮案例正如郭重慶教授所認為的那樣:單靠技術(或知識)獲得高額利潤的空間越來越小,文化、理念、管理等產生的效果(即整體行為質量的軟體)對於企業乃至國家的經濟會更重要。這只能表明曾經風靡一時的知識經濟理論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了。許多人認為比爾•蓋茨的價值大多不是實體價值。價值不會從天而降、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透支,那么比爾•蓋茨的價值最大的可能是質量的價值而不是未來價值的貼現。這表明了知識經濟理論有發展成為質量天下理論的理論需要和現實需要。

質量交換規律的發現,以質遂願規範的倡導,按質分享理論的問世是質量管理基礎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的重大成果,對質量管理的套用研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們是現代東方管理理念的集中體現。作者的本職工作很忙且與質量管理基礎理論研究沒有利害關係。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社會力量支持,這個課題的研究就有擱淺(中斷)的危險。所以,質量交換規律的發現者、“以質遂願規範”倡導者和“按質分享”經濟理論提出者向廣大質量管理工作者尋求廣泛的支持和合作。

XX年4月9日,《環球時報》國際論壇版刊發署名文章《中國呼喚世界級大師》,舒行先生分三個層次論述大了師的定義,社會影響,呼籲要創造“大師”出現所需要的溫潤的社會土壤。舒行在文中對中國缺乏世界級大師表示憂慮。《中國呼喚世界級大師》的文章傳播到網際網路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中國目前在質量管理研究領域存在著兩種不利於大師生長的因素:第一,跟在西方學者的後頭研究(俗稱:跟著說,即在他們的學術思想框架之內研究,並以西方學術思想為標準評價境內學者的研究成果。註:西方的技術管理是先進的,在技術管理方面以西方為旗幟是正確的,只是不能全面“唯西是從”);第二,重錢、重權、重背景,而不重視新人的實際的學術水平。前者已經形成了一種學術風格,且在“近親繁殖”、排斥異己。後者導致的惡果是:新人的學術水平再高,其著作難以出版,文章上不了高級別的雜誌,有水平的新人要費很大的勁也只有極少數被社會認可,多數仍被埋沒著。其他不利因素還有:自己不首先挖掘和承認潛在人才,而是等待社會承認了之後才重用。憑自己的直覺和判斷挖掘、招攬和重用潛在人才始終是國人所缺乏的特點(國人是幾乎相反——不願意冒任何用人方面的風險)。若有教授沿著探索質量交換規律這種發源於中國的研究思路繼續研究,就很有可能成為世界級質量管理大師。

中國如何由產品輸出大國變成文化輸出大國,如何實現由經濟發展導致的文化科技的飛躍,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本書雖然是文集,但所建立的理論都形成了體系。除發現質量交換規律、倡導以質遂願規範、建立了現代東方管理理念之外,作者還建立了質量經濟理論和質量世界理論,揭示了按質分享的社會分配形式。

在世界範圍內,交流和合作頻繁經,政治制度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各種流派爭奇鬥豔,“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文化市場一派繁榮景象。同時,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物慾橫流,錢本位和權本位思想嚴重入侵學術界。若權威對自主創新性特強的成果表現得過於慎重(以致易被誤認為是“冷淡”或“麻木”),就很不利於“大師”胚胎的發育。談不上為“大師”的成長提供理想的土壤。實際上,也許只有“另類”才更有可能成為世界級大師。

大師來自何方?曾經的偉人毛澤東說過:人的正確思想從哪裡來?是天上掉下來的么?……結論是從實踐中來。就是說,人才是環境培育的。若社會環境沒有及時地培植自主萌發的正確思想,“大師”胚子就不能茁壯成長。“願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

XX年12月4日 於xx

相關推薦:
學生會學術部五月份工作總結
2024年評職稱學術工作總結
2015級上學期學術部個人工作總結
評職稱學術年度工作總結
學生會學術部2014—2015第一學期工作總結
團委學生學術科研部工作總結
學術研究交流中心工作總結及工作構想
學術部工作總結和計畫工作
研究生會學術部工作總結
在醫院2009年政研管理學術研討會上的總結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