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所謂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就是指公共部門依法運用公共權力或準公共權力對公共人力資源進行管理的制度化模式。包括純粹公共部門即政府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在我國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中存在著四種基本的公共人事管理制度,即政治任命制度、公務員制度、弱勢群體保護制度和非常任(彈性) 用人制度。其中,政治任命制度和公務員制度是主流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對我國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進行深入研究,對於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提高公職人員素質,履行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等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1、政治任命制度

所謂政治任命制度,是指由中國共產黨的各級黨委和國家權力機關對公共部門的重要領導職位直接行使人事管理權的制度。政治任命制度的實質是國家重要公職人員對國家政權負責,他們的使命不僅僅是履行公共事務管理職能,更重要的是對國家政權是否存在負責,即對政治目標負責。政治任命制度對於完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提高公職人員的政治、業務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政治任命制度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使國家政權穩定、鞏固

必須把那些有領導才能、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宗旨的人選用到公共部門重要領導崗位,以穩定和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國家政權,政治任命制度在制度層面做了保證。沒有制度作為保障,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就缺少確定性,在選人、用人等方面就會增加隨意性,黨的執政地位,甚至國家政權就會得不到維護和鞏固。另外,政治任命制度也是確保公共部門在人事管理方面對中國共產黨政治回應性的制度保障。

1.2 政治任命制度有利於國家權力機關更好地表達人民意志

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公共部門的工作人員。然而,公共部門是否能夠真正對國家權力機關負責,關鍵取決於公職人員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政治任命制度恰好在制度層面保證國家權力機關對公共部門公職人員的控制和管理。公共部門的高級領導幹部經過推薦、選舉產生,既體現了代表人民意志的代議機關的權威性,又保證了國家權力機關把那些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公職人員選舉任命到公共部門重要領導崗位中去。

1.3 政治任命制度有利於培養和造就一批務實的創新型領導人才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建設是應對機遇和挑戰的切實措施之一。只有公共人力資源充足,特別是那些具有創新意識的領導人才的充足,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然而,我們要求公共部門的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不但要務實,而且必須具有具有創新意識。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通過政治任命制度,把創新與務實統一起來,選拔和管理公共部門公職人員,從而才能造就和培養出一批既務實又創新的領導者。他們帶領廣大人民民眾勇往直前、務實求新,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2、公務員制度

所謂公務員制度,就是指國家對各級政府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所進行管理的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開始對國家工作人員管理制度的改革進行了探索。相繼頒布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陸續制定並出台了多項公務員管理規章,配套法規與細則。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於革除以往幹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推動公務員的廉政建設和政府機關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法制化等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