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及管理制度

職業防護管理制度

1. 加強教育,加深護士對醫療銳器和職業暴露的認可,掌握標準預防的概念和措施,並予以重視。

1) 標準預防的概念:認定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2) 標準預防的措施:①洗手: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極其污染物品,不論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須洗手。遇有下述情況必須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後、接觸病人前後、可能污染環境或傳染其他人時。②戴手套:接觸病人的上述物質及其污染物品時;接觸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膚均應戴手套;對病人既接觸清潔部位,又接觸污染部位時應更換手套;在任何情況下處理深層體液時必須戴手套,完成工作後應儘快脫去被血液、體液污染的手套。③上述物質時可能發生噴濺時,應戴眼罩、口罩,並穿防護衣,以防醫護人員皮膚、黏膜和衣服受到污染。④被上述物質污染的醫療用品和儀器設備應及時處理,重複使用的醫療儀器設備應進行清潔和適當。⑤及時處理污染的床單,防止接觸病人的皮膚和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傳播。⑥銳利器具和針頭應小心安放,及時置於固定的容器內,以防刺傷。⑦醫護人員進行各項醫療操作前後,在清潔及環境表面消毒時,應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⑧可能污染環境或不能保持環境衛生的病人應予隔離。

2. 教育並糾正護士的不規範操作。不規範操作主要有:將用過的銳器或注射器進行分離、浸泡、清洗;將用過的針帽套回針頭;將血液或體液從一個容器轉到另一個容器;將針頭遺棄在不耐刺的容器中;不及時處理用過的利器等。

3. 在進行侵襲性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利器刺傷或者劃傷。

4. 掌握醫療銳器的處理原則及方法,減少污染物和工作人員的二次污染。處理原則是:銳器使用後立即放入固定的堅硬的利器盒裡;對重複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醫療器具進行嚴格的滅菌處理;禁止徒手接觸污染的利器,手術中利器套用傳遞容器傳遞。

5.意外暴露後的處理:

1)皮膚意外接觸到血液或體液,立即用肥皂和流動水沖洗;

2)血液或體液意外進入眼睛、口腔等,立即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

3)被污染的針頭刺傷後,應立即擠出傷口血液,然後用肥皂和清水沖洗,再用碘伏和乙醇消毒。必要時進行傷口處理。

4)意外暴露後必須在24小時內報告護士長,並同時填寫利器傷登記表,由所在科室主任或護士長確認後上報院感辦。

5)院感辦進行登記備案,並會同感染科專家進行危險評估。儘可能追尋利器源,根據利器源情況確定跟蹤檢查項目及觀察時間。由感染科專家根據傷情制定預防用藥方案。

①利器源為B肝病人時,應查肝功能及二對半(傷後及時查、6個月時複查),注射高價免疫球蛋白,若hbsag陰性者則接種B肝疫苗。

②利器源為C肝病人時,應查肝功能及抗-hcv(傷後及時查、6個月時複查、12個月時複查)。

③利器源為hiv病人,則按照hiv職業暴露處理。6)跟蹤期間,特別是最初的0~12周內,不應獻血和母乳餵養,性生活時戴保險套。

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及管理制度

1.各科室均應建立差錯事故(不良事件)登記報告本,及時查清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及後果,詳細記錄並及時上報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