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工作常規管理制度

一、總則

(一)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教師工作以“愛”為核心。教學管理首先要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只有最佳化教學過程,才能產生優質教學效果。本“常規”旨在規範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促進我校教學秩序正規化、科學化、達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造品牌學校之目的。

(二)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教書和育人和諧統一起來,不僅要求學生學好“雙基”,發展“智慧型”,而且要促進學生思想、品德、興趣、意志、行為、習慣的健康發展,全方位地實施素質教育。

(三)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有: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輔導、考查與考試以及與此相關的工作計畫和總結。任課教師必須著眼全過程,把握好每個環節,步步落實,勇於創新,最佳化教學過程,創造優質教學效果。

(四)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教與學的互動,師與生的默契,既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個體的成長,又要注重“培優輔差”;既保證全面發展,又要注重發展個性特長。

(五)各學科之間要統籌兼顧、互相照應、適時調控、減輕作業負擔。

(六)學校要按國家教育部制訂的課程計畫,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控制周活動總量。根據寄宿制學校的特點,增開的校本課程(如口語、藝術、古詩文誦讀等)和興趣活動須在課程表上標明。學生興趣活動和體育鍛鍊時間,任何學科不得擠占。

二、備課

(七)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不備課者不得上課。不備課而上課者或用舊教案上課者應作瀆職行為處理。不認真備課者,應予以批評和處罰。</p< p>

(八)各學科一律超前三至五課時備課,備課要研究課程標準、教材資料、學生、教法和學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德育滲透內容,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包括分層教學)的每個環節。

(九)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個人備課要做到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學手段,在“五備”到位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寫好教案。

集體備課要做到:“兩先”、“四定”、“五統一”、“兩分層”:

“兩先”:即個人預先充分鑽研教材及相關資料;集體備課總先於課時備課;

“四定”:即定時間、地點、內容、中心發言人;

“五統一”:即統一教學進度、教學目標、知識要點、重難點、基本練習題;

“兩分層”:即實行分層作業、分層測試;

(十)各科組長要每周召集一次同科教師教研活動。在教研活動中,要研究典型教材的示範課、公開課、研究課的教法意見,可通過中心發言、集體討論等形式,研究教學中的重難點、研究雙基、雙邊關係,統一規範作業格式和作業量,教研活動中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

(十一)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教師備課時要找出準確答案,必要時自己先做一遍,並把握能否一題多解。需做實驗的課,老師必須要先行一步,保證實驗教學順利進行。

(十二)寫好教案

1、寫教案的共識

(1)寫教案必須遵循規範性、準確性、系統性、過程性、針對性、思想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等原則。

(2)寫教案不準照抄“教參”,不得沿用以前或他人教案,寫教案的目的是為了備好課,也是為教研打基礎,絕不是應付檢查。

(3)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教案的水平是備課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標誌。抓教學以教案為切入口,以課堂教學為標準,以最佳化教學過程,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

2、新授課教案的基本要求:

(1)前言部分應包括:①授課時間;②課題或課型;③教學目標;④重點、難點;⑤教具掛圖或課件

(2)正文部分應包括:①複習提問;②導語(或導入方法、程式);③教學過程(講授內容、步驟、教學方法、歸納小結、課內練習);④課堂與課外作業;⑤板書設計;

(3)後記部分應包括:教學後記(如自我評價、教學存疑、心得體會等),每案必寫而且要及時。

以上11項為教案的基本內容,如有特殊情況,可適當調整項目。

3、寫教案的靈活要求:

寫教案應有基本要求,但因教師、教材、課型不同,因而要求上有所不同,作如下規定:

(1)對複習課(五課時以上的複習課)教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