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遙縣村村通水泥(油)路誓師大會上的講話

就我縣情況來看:雖然目前全縣累計已經有129個村通了水泥路和油路,但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古陶、洪善、南政、岳壁等鄉鎮通達率已達80%以上,但我們的孟山、卜宜、朱坑、東泉等鄉鎮還不到30%。目前未通水泥路和油路的村大多數地處偏遠山區、丘陵地帶,村子分散、人少、貧窮,施工條件惡劣,建設難度很大。由於交通不暢,這些丘陵山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引進資金受到嚴重製約,不僅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文化素質也受到很大影響。更為嚴重的是:越窮,越沒有建設的能力;交通越不發達,經濟就越難以發展。如果擺脫不了這種惡性循環的“馬太效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一套規劃、一種構想而已。

面對差距、面對問題、面對發展,我們全縣上下必須清醒地、冷靜地、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真分析目前我們面臨的形勢,充分認識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意義,堅決貫徹實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交通率先發展”這一重要戰略,牢固樹立“發展經濟必須優先發展交通”、“抓公路建設就是抓經濟建設”的觀念,思想再統一,認識再提高。

1、實施村村通工程,是完成我縣“十五”計畫的重要任務。我們的“十五”計畫中,規劃要在“十五”期間貫通杜家莊—寧固、王家莊—平文線、西達蒲—梁趙、東泉—辛村、平遙—黃倉5條循環線,打通香樂—趙坦、西王智—介休萬戶堡、孟山—黑城、千莊—南嶺底、普洞—泰山嶺5條出境線。五年時間已快過半,而我們上述十條重要道路還沒有完成一條;完不成這10條重要道路,村村通工程就沒有框架。緊迫的時間和繁重的任務已經切切實實擺在了我們面前,必須引起我們全縣上下的高度重視。

2、實施村村通工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黨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戰略部署;xx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五個統籌”的發展要求,其中第一個就是統籌城鄉發展;黨中央、xx今年出台的“一號檔案”明確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包括鄉村道路在內的“六小工程”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在剛剛閉幕的全省十屆二次人代會上,張寶順省長也將“完成村村通水泥路、油路一萬公里”列為省政府承諾的十件實事之一。可以看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三農”的關注程度在提高,力度在加大,尤其是對包括村村通工程在內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在“三農”中,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業問題的關鍵是調整產業結構,

解決農村問題的關鍵是改善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鎮化進程。村村通工程實際上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條件。我們務必把村村通工程作為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的實際行動,作為忠誠實踐“xxxx”、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作為我們今年統籌城鄉發展、維護“三農”、發展“三農”的核心舉措,從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的角度,緊緊抓在手上,全力推進,務求突破。

3、實施村村通工程,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繁榮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的實踐證明,越是交通發達的地方,經濟發展的速度就越快、質量就越高;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交通建設的步伐就越快,力度就越大。我縣目前未通水泥路、油路的村大多數地處丘陵山區,民眾出行難、運輸難,基礎條件滯後,民眾思想觀念閉塞,農產品不能及時進入市場占據價位優勢,農民收入普遍處於較低的水平。實施村村通工程,可以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生產資料的運入和農副產品的運出提供基礎條件,推動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可以加強城鄉溝通,使農民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實現以銷定產,真正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促進農村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引導鄉鎮企業的合理集聚和非農產業的發展,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更多更快地轉移到小城鎮就業和創業,加速農村城鎮化進程;可以加快農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形成和發展,帶動商業、運輸業、服務業等產業的興旺發達,推動農村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的繁榮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