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格式契約

一、契約的概念

格式契約(standard form contract)或稱為附和契約(addesion contract)定式契約、附從契約、標準契約、定型化契約。

在法國稱為附合契約,德國稱之為一般契約條款或者普通契約條款,葡萄牙法、澳門法稱之為加入契約,英美稱之為標準契約。台灣地區稱之為定性化契約。

在我國格式契約也非共同接受的名稱,有的學者稱之為標準契約 ,有稱之為附從契約者,定式契約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其稱之為格式契約,《契約法》第39條“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重複使用而預先擬訂並在訂立契約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契約法稱之為格式條款。也有學者定義為“一方當事人或者政府部門,社會團體預先擬訂條款或印製成固定格式以供使用的條款”。

二、格式契約的產生與發展

經濟的發展推動著社會各個領域的進步,格式契約的出現有其深刻的經濟原因和社會背景,在簡單的商品交換時代,由於商品交換很難形成規模交易,交易契約的訂立均需要當事人的具體協商。自由資本主義節段,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社會科技與生產力得到飛速發展,社會商品與生產資料得到一定的豐富,格式契約的產生有了物質基礎。其後,“契約自由”成為契約賴以建立的理論基礎。表現在法律上便是注重當事人意思一致的內容。而輕視意思表示的形式。契約自由被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契約法上注重規範賦予當事人自由訂立契約不可排除法律的適用,諾成契約、非要式契約就得到飛速的發展,在《法國民法典》1134條第一款規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法律的效力。”在壟斷階段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壟斷性大企業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公用事業的私營化,19世紀保險業與鐵路運輸業開始出現了格式契約。20世紀20年代後公用事業廣泛的採用格式契約。40年代後,在商業領域盛行,代了近代我們已經生活在格式契約中了。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廣泛套用,網路時代、電子商務的到來,一些網路公司紛紛使用拆封契約,(shrink-wrap contract)和點擊契約(click-warp contract),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契約總數的99%為格式契約。格式契約本身使用簡捷,省時,經濟,體現了經濟生活高速效、低耗費的特點與交易高速度的要求,這是格式契約產生的直接原因,台灣民法學者黃越欽先生認為,格式契約之所以日益普遍,主要有三種社會動機:(一)法律行為產生或締約行為的強制性傾向(三)締約、履行大量的發生於不斷的重複。(三)以大量生產消費為內容的現代生活關係,使得企業與顧客均希望能夠簡化締約的程式。

另外,壟斷的出現、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是格式契約產生的重要原因,壟斷者用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優勢地位,謀去不公平利益,格式契約成為一種他們手中掌握的最好不過的工具。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交易內容的重複性以及社會對交易簡潔、省時高效的要求,導致了格式契約的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