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匯報材料

和諧美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文環境是我校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實現我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央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為了積極貫徹精神,切實將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在認真細緻地分析本地情況的基礎上,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以少先隊、共青團工作為主要途徑,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構建當代青少年的精神支柱,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推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蓬勃開展。

一.切實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

根據《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我校針對學校具體情況,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小組,建立“校長為組長、分管行政副校長、德育主任為副組長、班主任為組員”、任課教師的三級縱向管理網路,設立學校德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文化環境、輿論環境、法制環境等工作的切入點,以點帶面,協調配合,確保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這樣相對完善的網路體制下,上級檔案或會議精神能夠得到快速、準確的傳達,廣大教師能夠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強隊伍管理,夯實德育基礎

“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因此,我們堅持以師德規範為根本,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出發點和歸宿,實現鑄師魂、鍊師能、揚師德的發展目標,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師資隊伍。

我校開展了“五講”“四美”“三熱愛”等系列活動,促使廣大教師努力踐行師德規範。活動中,大家認識到我們教師要做智慧的啟發者、精神的薰陶者、人格的影響者和道德的體現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時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示範性,主動用自己的言行實踐《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努力做到以崇高的理想引導學生,以健全的人格感染學生,以寬廣的胸懷善待學生,以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許多教師早來晚歸,不計個人得失,用自己精湛的教學技藝和高尚的師德修養來感染學生、教育學生,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讚揚。

三.開發課程資源,拓寬德育渠道

在實施德育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們針對本校實際,與時具進、大膽創新,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德育舊觀念”,努力建構“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德育新理念”的活動原則,力求通過學科課程德育、社會實踐活動、行為規範德育、社會環境育人四個德育平台,積極實施德育新課程,讓學校德育“活”起來。

1.課堂教學滲透德育

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積極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實現德育與其他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和滲透,切實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各學科教學中,廣大教師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並體現學科德育目標,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做到細、實、活。

2.思想品德引領德育

思想品德課程是對廣大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直接渠道。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思想品德課程的核心理念是回歸生活,學生只有通過課堂引導,通過課外實踐,才能將道德知識、道德體驗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在生活的聯繫中獲得整體的發展。

3.活動育人強化德育

我校每年舉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等教育主題,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寓德於教,寓教於樂,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尤其注重抓有利契機,如傳統節假日、特殊慶祝或紀念日等,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宣傳教育,通過展板、徵文、專題班團隊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校園文化建設,凸顯德育功能

創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良品德。幾年以來學校的育人環境得到了最佳化,受益更多、更直接的是孩子們。利用學校改建、擴建的優勢,立足於學校實際,遵循社會發展趨勢,創建“文明、平安、和諧”學校,讓每一面牆壁說話,努力營造一個花園、學園、樂園式的校園,規劃設計了人文的知識欄、文化牆,個性化的班級宣傳牌,精選了一批名言佳句警句等標語牌置於校園適當位置,教室內“學習園地”“板報”記載下孩子們學習、成長、收穫的點滴。校園裡每一個角落無不營造著濃濃的藝術氛圍;校園裡每一個班級,無不散發出濃郁的書香氣息。一點一滴都體現出孩子們在校園中的中心角色和主體位置,展示著孩子們的快樂與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