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減災保增收工作匯報

(二)齊心協力,共同抗擊乾旱災害。各區縣領導深入災區,精心組織動員抗旱救災,檢查督促抗旱工作的開展。各級各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及時收集和上報災情,科學分析預測災情發展趨勢,為抗災決策提供服務,同時加強對抗旱工作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各地基層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幹部民眾不等不靠,積極抗旱自救。不少村社組織了抗旱搶收民眾互助組、民兵突擊隊,幫助困難戶抗旱搶收。新聞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災情,宣傳抗災減災知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凝聚了人心,鼓舞了鬥志。

(三)突出“三保”,始終把握工作重點。“三保”即保“人畜飲水,保種保苗,保生產生活和抗旱用電”。對人畜飲水出現困難的地方,科學合理調度水源,及時實施人工增雨,採取各種臨時措施供水,加強水事糾紛的調解工作,同時發動民眾千方百計找水。盡一切辦法保晚秋生產的種苗,保種禽種畜和雛禽、幼畜。合理調整電力供應,確保抗旱電力供應。

(四)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保障抗旱必須的財力物力。伏旱期間,市級有關部門積極向省上匯報我市災情,爭取省上的支持。市區縣鄉鎮也積極籌措資金,用於修復提灌站、飲水工程、病險水庫整治,解決農戶提水引水灌溉、城鄉生活用水困難,保農作物種子,保種畜種禽、雛禽、幼畜,人工增雨等。積極籌措抗旱資金的同時,強化了抗旱資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監督,有效地發揮了抗旱資金的作用。

(五)明確“四個停止”,嚴肅抗旱工作紀律。為集中精力抓抗旱,明確了“四個停止”的抗旱工作紀律。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抗旱期間,涉農部門在抗旱減災工作期間停止召開與抗旱無關的會議,停止開展與抗旱無關的大型活動,停止領導幹部外出考察,停止幹部休假。

四、認真落實全省有關會議精神,狠抓晚秋生產工作,努力實現減災增收

(一)晚秋生產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我市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有關會議精神,及時把抗旱減災工作重點轉移到晚秋生產工作上來,力爭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實現全年穩產增收的目標。提出了“四補”、“三增”的工作思路,確定了晚秋作物增種35萬畝,家禽增養350萬隻,家畜增養70萬頭,增加勞務輸出3萬人,秋糧增加4萬噸,晚秋產值增加6.5億元的抗旱減災工作目標。

(二)狠抓晚秋生產工作的具體措施。

1、建立健全責任制。全市從上到下把“三增”工作任務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各級全面實行了定人員、定片區、定時間、定任務、定資金、定獎懲的“六定”工作責任制。

2、狠抓種苗調運。市政府先後劃撥150萬元,對種苗、種畜等進行補貼。市、區縣、鄉鎮緊急行動,多方設法組織調運種苗、種薯、種畜、仔畜和雛禽,全市共緊急調回秋洋芋種薯41.54萬公斤,雙孢蘑菇菌種2萬瓶,秋菜種2.35公斤,仔豬9300頭,雞苗28.2萬羽。

3、加強技術培訓。全市共開展晚秋生產技術培訓328期,培訓基層幹部和民眾38.5萬人次,印發科技明白紙75.3萬份,基本做到了農民家家有一張明白紙,戶戶有一個明白人。加強勞務培訓,全市勞動技能培訓14.03萬人,其中獲證書人數達到3.91萬人。

4、開展技術示範。按照大示範促大帶動的總體要求,每個鄉鎮抓300畝,各區縣抓500畝,市級抓兩個1000畝的晚秋生產示範片,市、區縣、鄉鎮三級聯動,開展了晚秋生產技術大示範行動。據統計,全市落實晚秋生產示範片6.46萬畝。建立了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50戶適度規模戶為基礎的6個養殖業抗旱減災示範點。

5、成建制組織勞務輸出。擴大定向輸出,落實和組織實施了川深勞務洽談會的有關勞務合作項目,加大向外輸出規模。

6、定期進行督查通報。市政府領導帶隊,多次對晚秋生產情況進行檢查;市政府派出6個“三增”工作檢查組,對各區縣開展督查;各區縣對“三增”工作進展情況實行3天一報告制度;由市農工辦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定期和不定期通報。

(三)晚秋生產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現已完成晚秋生產152.5萬畝,比省下任務增加了17.5萬畝,超13%;比去年增加44.5萬畝,增長41.2%。完成增加家畜養殖72.38萬頭,占增養任務的103.4%;增加飼養家禽354.62萬隻,占增養任務的101.32%。增加勞務輸出3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