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情況匯報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促進農村和諧發展

近年來,xx縣堅持以鄧小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和“三個文明”建設一起抓的方針,緊緊圍繞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總體目標,以提高農民文明素質為根本,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突破口,以農村陣地建設為著力點,全面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一、目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

1、“三軟”。一是思想上疲軟,一些幹部尤其是鄉鎮領導對精神文明建設認識還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識還不夠強,精神文明工作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落實起來不要,縣、市“熱”、鄉鎮“涼”、農民“冷”的現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軟。在加快發展上,一切以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作為獎勵標準,而精神文明建設則往往作為一項軟性指標加以布置,有走過場的考核,而無激勵措施,因此基層單位則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當作可有可無的軟性指標來對待。三是經濟上腿軟,由於鎮村財力匱乏,目前村一級已經沒有可單獨使用資金,而鄉鎮一級財政也僅僅保開門、保吃飯,不可能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2、“三舊”。一是形式舊。隨著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較大改善,農村常住人口主體大都為國中文化程度;同時,由於電視等現代設備的普及,民眾能夠欣賞到更加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因而欣賞水平有所提高,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廣大農村,仍然是幾十年前一直延續下來的花船、小戲、獅舞、銅器等活動,對農民吸引力不強。不少農民把喝酒、打麻將當作休閒娛樂。還有一些農民則把焚香拜佛、求籤許願當作傳統文化,農村封建迷信重新抬頭。二是載體舊。除了文明鄉鎮、文明戶、文明單位等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得到了重視外,還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動載體,這與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相適應,不能完全滿足廣大民眾求知、求樂的願望。三是內容舊。目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夠貼近民眾要富求富的現實,不夠貼近民眾,需要克服“小勝即滿”、“小富即安”的小農思想的現實,不夠貼近民眾公民道德素質急需提高的現實,不夠貼近糾正農村人口現狀的現實,由於生產技術和現代化機械的廣泛使用,大量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成為富餘人員,為了生存,年富力強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為打工一族,農村社會成員構成發生變化,人口主體為婦女、兒童和老人,而被忽視的正是這一主體,因而民眾參與度不高。

3、“三少”。一從業人員少。由於機構改革的深化,人員大量精減,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人員嚴重萎縮。而風光幾十年的農村電影隊、文藝宣傳隊等團體已成為散兵游勇。直接從情精神文明建設組織工作的幹部隊伍人數減少、組織力度減弱。二是直接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人員投入的精力少。近幾年來,縣裡把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作為提拔任用幹部的一個主要條件,使直接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同志受到冷落,嚴重地影響了這一群體的積極性,導致了精神文明建設隊伍業務上不專、經濟上不富、政治上不紅這一現狀。三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陣地少。由於投入嚴重不足,教育陣地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大多數的文化大院活動經費未列入財政預算,影響了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強化“四個創新”,保持精神文明建設的活力

1、制度創新。xx縣精神文明建設各項管理規章形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己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表現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無規劃,鄉鎮企業精神文明創建無規章,少數獲得榮譽的單位,成績到手,工作到頭,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為適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發展,就必須適應形勢,創新機制。XX年,xx縣制定了《xx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五年規劃》,同時,制定了文明創建的各項規章制度和《xx縣精神文明建設考核細則》,成立了xx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縣長任主任,縣委、政府、人大、政協的分管領導任副主任。各鄉鎮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走向規範化、制度化,實現了文明創建的新突破。

2、內容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圍繞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搞好兩個服務,即服務基層,服務民眾;落實“三個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生活;抓住一個建設,即和諧社會建設。主動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適應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豐富活動內容,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基礎和根本。XX年,我們在農村開展了“五好家庭戶”、“遵紀守法戶”、“勤勞致富戶”評選活動,XX年開展了“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農民”評選活動,這對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廣大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變化,這就要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既要鞏固傳統,發展優勢,又要適應形勢,開拓創新。基於此,我們從“三貼近”入手,針對民眾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戶、盼文化活動豐富),在全縣農村廣泛開展了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下鄉活動,同時開展了黨員幹部入千家包萬戶活動,進行一對一幫扶工作,文明單位和農村結對文明創建幫扶“對子”。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陣地建設,我們開展了村文化大院和鄉宣傳文化中心建設,各村都建有圖書室、文化活動室、農民學校,成立了宣傳隊、獅舞隊、銅器隊。內容上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