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深化推廣年”活動匯報材料

一、組織領導

“課程改革深化推廣年”活動開展將一年了,這一年來,我校圍繞縣教體局“課程改革深化推廣年”活動實施方案,結合本校實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的持續發展”為辦學目標,以“以人為本,科研興校技,名師立校,特色榮校,創一流名校”為辦學思路,全體師生牢記“自強不息”的校訓,發揚“埋頭苦幹,敢於爭先”的車站精神,在課程改革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創建了“民主開放的師生互動課堂,自主的班級管理”課改特色,教學質量優良,被評為縣課改先進單位,“412”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經驗在市課改經驗交流會上得以交流,今年中招中成績顯著,評為“先進單位”。

為完成好“課程改革深化推廣年”的各項工作,我們及時如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傳達教體局3.25會議精神,制定相應的活動實施方案,組建以校長:軒宏威為組長,其餘領導班子成員和教研組長為成員的車站中學“課程改革深化推廣年”活動領導小組,明確職責,炒熱氛圍,使人人明白開展“課程改革深化推廣年”活動的目標和意義,人人重視課改,參與課改。

二、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新課改的認識。

思想決定行動,我們召開了大大小小若干次更新觀念,研究轉變策略的會議,領著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開展頭腦風暴,除學習課程改革理念和新課程標準處,我們學習借鑑外地成功的改革經驗,例如:西峽縣的“三疑三探”,並融入一些到我校的“412”課改模式當中,在每次的學習當中教師教有心得,有筆記,教務處進行批閱,並作為考評的一項例入教師考評細則當中。通過學習研討,使每一位教師能明確方向,認清目標,理清思路,找準切入點,把握重點,提高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和感知能力,增強參與課程改革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覺性。

在活動期間,我們加強校際間的交流,象前不久我們的常莊鄉中聯合一道組織教學骨幹到花莊鄉中觀摩學習,由業務校長方煥新親自帶隊。從中學到了不少好的經驗,好方,對我校的強化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三、“412”教學模式

我校的課改真正開展是XX年3月份,當時的模式稱為“四模組四環節”四模組指,第一模組:自主探究的新課堂。第二模組:指民主的科學管理,第三模組指教與學兩用稿,第四模組:指三清機制,四環節指:課堂教學的四環節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達標。通過兩年的實踐與探索,我們嘗到了課改帶來的好處,當然也暴露了不少問題。今年年初,我們借著“課程改革深化推廣年”活動的有力契機,對“四模組四環節”教學模式進行認真,評細的研究,總結,在通過廣泛的深入考研,求證之後,我們在成功的基礎上又作了進一步的修繕,力求使得各個環節各部分的說法和敘述上更科學更合理,更切合實際。這就是我校現在推行的“412”教學模式。

“412”具體內容:“4“指課堂教學四環節,第一環節,自主學習,學生根據教學兩用稿上的指導朗讀文本,設疑自學。之後, 教師根據學情對問題進行事整合,第二環節:合作交流,教師組織學生對自主學習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第三環節 :展示釋疑,學生解答疑難問題進行解析,第四環節:反饋達標:這一環節是指運用所學知識當堂完成作業。

“1”指:教與學兩用稿。它是教師教的主線,學生學的指南,起導學作用。是課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教與學兩用稿每課時(新課講授)都有教師,學生人手一份,它是集體備課的結晶。教學稿改變過去個人孤軍備課,重教師“教”的設計,忽視學生的“學”的現狀,更注重學生“學”的設計。我們的做法是實行集體備課,先由主備人設計出初稿,每周五下午4:00-6:00備課組集體討論,確定後,由主務人執筆寫出教與學兩用稿,備課組長簽字上交教務處核審,之後送油印室印刷。各任課教師在上課時根據本班學情,做添加、刪除、變動,形成個性教案

“2“兩把關”指:一把好知識學習關。課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獲取知識,課改不是不講成績而是列好的提高成績。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在這有限的一節課堂內,高效地完成教學內容,教師要把好知識的傳授,學生通過反饋達標來把好知識學習關。二要把好學生參與關。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融入到課堂中去,去自學,去討論,去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地調控,對勇於發言的學生及時鼓勵,對性格內向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要給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得以鍛鍊,課堂中要關注多數學生,關注個性差異,避免課堂單單成為優生的舞台。注重互動的實效性,避免互動成了“胡動”“自動”“互擾”等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