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工委:進入社區,軍地攜手共育世紀新一代

三、 發揮軍隊老同志的優勢,抓革命傳統教育。

人民解放軍有著革命的光榮傳統,擁有豐富的革命教育資源,軍隊老同志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向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的教育。在廈門解放紀念日、清明節烈士紀念碑前的青年成年宣誓儀式上,軍隊老同志向青少年宣講廈門解放之戰和解放軍英勇獻身精神,成為關工委教育經久不衰的活動項目。軍隊老同志集體撰寫的《一定把五星紅旗插上廈門島》的講稿成為關心下一代珍貴的教育資料。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廈門前沿的海防鬥爭,湧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和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廈門關工委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揚的四種精神之一,就是海防鬥爭中的革命英雄主義。蓮坂軍休所葉中央同志是當年著名的反敵小股襲擾戰鬥中的“孤膽英雄”,榮獲一等功臣,他的親身經歷所作的報告,深受青少年歡迎,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一項保留“節目”。前埔中學校長在葉中央報告後說:“象這樣的報告在課堂上是沒有的。江山是革命老一輩打下來的,我們少年同學將來的責任是建設好江山。我們不僅要學知識學本領,還要學習革命老同志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學習他們的吃苦精神,能吃苦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海軍廈門水警區關工委與思明區關工委聯手創辦的“海軍少年軍校”,已成為青少年學生國防教育的鍛鍊基地。各軍(乾)休所老同志還積極參與組織夏令營、“軍營一日”、“國防教育日”等活動,帶領青少年學生回部隊營地活動,既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又得到組織紀律訓練,深受青少年的喜愛。學校老師和學生到軍休所做客,看到所內的榮譽室,驚嘆廈門軍隊老同志中有這么多立功受獎和先進模範人物。他們說:你們老同志早年參加革命,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是國家寶貴的財富,到榮譽室參觀,和老同志交流,就是一堂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課。受此啟發,浦南、蓮坂等軍休所關工委發動老同志寫回憶錄和戰鬥故事,進一步充實榮譽室,更好地發揮革命傳統教育作用。

四、 把學校作為關工委工作的重要陣地。

社區內的學校是關工委工作的重點,軍(乾)休所關工委與學校“共建”,有的推薦老同志作校外輔導員;有的老同志與班級掛鈎,協助班主任作思想教育工作;有的參與中學的家長委員會,在社區辦家長講座。浦南軍休所關工委與金雞亭中學“共建”中發現青年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對學生道德品格教育,不能正確對待學生,在取得學校領導共識後,著重抓青年教師教育。單承愷同志認真撰寫《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青少年的良師益友》的講課,對青年教師宣講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所8位老同志還與金雞亭中學4名後進生結成幫教對子,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意識,提高學習成績,與其他同學共同進步。

五、 充分發揮老同志的各自特長,開展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

在青少年教育中做報告上大課,雖然是一種重要教育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教育形式,必須探索多種多樣的形式,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是與社區學校聯辦青少年的假期活動,如舉辦夏令營;組織青少年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科技館等;開展法制教育,如少年模擬法庭、“小衛士”巡邏活動等;組織社區服務實踐活動;二是調查社區內單親家庭、貧困家庭、少數有劣跡不良少年或未成年吸毒者的狀況,進行助學或幫教活動;三是充分發揮老同志各自的特長,開展各種形式和內容的教育活動。如軍隊老醫務工作人員向青少年講心理衛生,進行性健康知識教育;軍隊老技術人員在社區辦青少年計算機講座,進行科普教育;愛好書法繪畫的老同志就帶領青少年學習書法繪畫,舉辦老少書法攝影交流展;愛好集郵的老同志到學校辦集郵展,引導青少年開展集郵興趣活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