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的制約因素與對策建議

2.逐步推行符合國際慣例的統一會計標準和資產風險評價體系。合理的會計標準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銀行的經營狀況,不合理的會計標準會掩蓋銀行本身存在的問題。前面已經提到,出現銀行危機的國家,其會計標準並沒有真實地反映問題銀行的經營狀況。由此可見,一個審慎的會計標準和風險評價體系是實現銀行穩健經營的基礎保證。當前我國銀行會計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在借鑑國際上成熟經驗基礎上抓緊建立完善我國的會計規範體系,如建立金融企業會計準則、推廣統一的金融企業制度、制定統一的金融企業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增強金融企業信息的可比性。

由於貸款業務仍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並集中反映了銀行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因此對貸款質量的合理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在貸款質量的評估和分類上,國際上通常採用五級分類法,將貸款質量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一些國家的金融監管當局審查外國銀行在其境內設立分支機構時,也要求提供貸款五級分類的數據。從2002年起,我國將正式在銀行業全面推行貸款風險五級分類管理,這不但有利於我國銀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我國銀行實現長期穩健經營,降低潛在風險。與貸款分類緊密相連的是貸款損失準備金的提取,國際上正常貸款一般提取1%的普通準備金,對關注類貸款的普通準備金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對次級、可疑、損失類貸款分別提取15%~25%、50%、100%的損失準備金,按照這種辦法提取準備金,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業績短期內肯定會有大幅下降,對國家的財政收入也會產生影響,但從長遠看,將有利於銀行的穩健發展和抗風險能力。

3.建立形式和內容規範統一的財務報告體系。現代企業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是財務報告披露,由財務報表披露和其他財務報告披露兩部分構成。

(1)財務報表:是根據公認原則和制度,以表格形式概括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動情況的書面檔案,是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包括:①會計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這三張報表向銀行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最廣泛的會計信息。對上市銀行,還要編制留存收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用於披露收益分配和股東權益變化的信息。會計報表屬於強制披露內容,所包含的信息也是最重要、可信度最高的。②報表附註:財務報表正文主要是以表格形式描述有關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績效的定量信息,這一特徵使報表正文所能容納的信息受到限制,因此需要採用諸如旁註、附註和底注等附註形式予以說明、補充或解釋,它們是了解財務報表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銀行概況;銀行會計政策、估計及其變更說明;報表主要項目注釋(項目的涵義、核算內容及其變化);重要會計事項的揭示(包括或有事項、承諾事項、期後事項等及其他重要表外項目的說明);利潤分配計畫等。近年來,財務報表附註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有人認為財務報告進入了附註時代。③補充報表:是對基本財務報表的重要補充,以各類明細表為主,如準備損失明細表、其他業務收支明細表、長期投資明細表、在建工程明細表、股東持股變化等。為了加強內部管理的需要,銀行還可以編制管理會計報表,如責任成本表、分類成本表、資金轉移價格表等,用於披露銀行責任單位、金融產品等的投入產出情況,主要是提供給銀行內部信息使用者,目的是促進銀行內部管理,提高經營效率,可自願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