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要在工作上始終保持先進性

根據縣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的安排,我就共產黨員如何在工作上保持先進性談幾點個人的體會。

古人云:“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不只是個理論問題,更重要的是個實踐問題。代表不代表,行動見分曉;先進不先進,實踐來說明。現實生活中,人民民眾往往是通過身邊的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的言行來認識和評價我們黨的整體形象。工作做好了,就會為我們黨的整體形象增光添彩,提高黨在民眾中的威信,增強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所以,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盡職盡責、履行使命,做好本職工作,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基本要求。

一、工作上保持先進性,就必須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共產黨員如何對待民眾,是一個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黨性問題。自覺堅持黨的宗旨,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始終保持同人民民眾的密切聯繫,是我們黨堅持的一貫原則。《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鄧小平指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含義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由此可以看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章》對黨員行為準則的基本界定,是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對黨員提出的根本要求。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人民謀利益。黨的宗旨特彆強調要為“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服務,這是我們黨的一條重要政治原則,鮮明地體現了黨的價值取向和執政理念。黨本來就是為著人民的利益而組織起來的,黨的一切執政活動都要從人民的意願和利益出發,把為人民謀取利益當作最根本的目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進一步豐富了黨的宗旨的思想內涵,使黨的宗旨充滿了時代精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指導思想的核心。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證明,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民眾好比土地。我們黨只有深深地植根於人民民眾的深厚沃土中,才能獲得充足的養分,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雖然黨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的工作任務有所不同,為人民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黨的根本宗旨沒有變,也不能變。蘇聯、東歐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喪失表明,如果宗旨變了,黨就失去了執政基礎,最終必然敗下陣來。我們只有黨的宗旨記得牢,立黨才能立得牢;只有宗旨立得牢,執政才能執得好。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唯一宗旨。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民眾,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是脫離民眾。”這個論斷精闢闡述了脫離民眾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所帶來的極端危險性。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的時候,艱苦的環境,決定了黨員幹部必須緊緊依靠民眾才能開展工作,才能奪取鬥爭的勝利。正是這種環境,決定了黨的組織和黨員幹部必須同人民民眾緊密相依,血肉相連。黨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後,人民民眾把自己的幸福、命運、利益全部寄托在黨身上,希望並要求黨的領導能夠逐步實現他們的利益。從黨的角度看,由於黨掌握著政權,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經濟、法律、行政、輿論等各種手段,來動員組織民眾開展工作,為民眾謀利益;另—方面,黨的執政是通過行使各種行政權力來實現的,是由各級幹部代表人民來掌權,代表黨來掌權。這就出現了一個權力掌握在什麼人手裡的問題,也產生了一個掌權的人怎么行使權力的問題。這兩個問題處理不好,就會脫離民眾。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絕不能把為人民服務當作超越時空的抽象口號,當作時髦的道德標籤。必須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始終牢記自己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之外,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始終與人民民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應該看到,在新的形勢下,廣大黨員幹部牢記黨的宗旨,在不同的崗位上,埋頭苦幹,扎紮實實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定地履行著黨的宗旨,得到了人民的廣泛讚譽。但也有少數黨員幹部淡化甚至忘掉了黨的宗旨:有的不思進取,貪圖安逸;有的不管民眾疾苦,作風飄浮,工作不實;有的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墮落為人民的罪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背離了黨的宗旨,同黨的宗旨和黨的性質是格格不入的,削弱了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對黨的事業造成極大的損害。對此,我們要通過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使廣大共產黨員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兩個務必”,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增強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從而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的偉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