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分局創建“文明經營區”的主要做法

文明管理樹形象  誠信經營贏效益

—**工商分局創建“文明經營區”的主要做法

**工商分局自1999年以來,就以最佳化經濟發展秩序、打造市場文明品牌為著力點,持續開展了“創誠信市場,做文明業戶”活動。特別是“青島會議”後,該局把行業文明建設與社區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將“創誠信市場,做文明業戶”併入“文明經營區”的創建之中,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法治與德治結合、管理與教育同步、他律與自律互補、工商行政執法與社會合力推動並舉的市場監管新路子,有效地提高了市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局也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全市工商系統標兵單位”,被**區政府授予“經濟工作特殊貢獻獎”。省、市局分別在該局召開行政效能監察、創新監管方式、作風建設和市場管理現場會,觀摩了局機關、美食街等三個工商所和綠苑市場的管理現場。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主要環節,求長效實績

創建活動要想不走過場,取得實效,重點在謀劃,關鍵在落實。**分局緊緊抓住謀劃和落實兩個主要環節,確保了創建活動起步穩,發展順,效果好。

一是實實在在訂規劃。他們在對轄區市場狀況全面調查摸底,準確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擬制了既有一定前瞻性,又充分考慮不同單位實際情況的活動方案。在指導思想上,提出了“循序漸進打基礎,先急後緩抓建設,管教結合促規範,分期分批創達標”的工作思路;在活動範圍上,要求轄內各主要經營區和持有《市場登記證》的市場均參與創建活動,重點是城區主要街區和具有一定規模、有固定設施的大型市場,農村工商所和農貿大集參照執行;在考評辦法上,文明經營區的評選由分局牽頭,創建領導小組組織有關職能部門聯手實施,採取現場檢查、查閱檔案、詢問業戶、徵求消費者意見的辦法,每年評比一次。文明業戶的評選由各所牽頭,每半年組織一次。在評選條件上,根據省局關於文明經營區的八項標準,結合實際細化了48條計分細目。同時制訂了文明業戶的四項標準(守法經營、服從管理、文明待客、熱心公益)和16條量化計分細目;在獎懲措施上,將創建工作列為工商所年度責任目標,並作為評功評獎的重要條件;在創建進度上,允許達標時間有先後,階段目標有高低,以利於不同基礎、不同起點的單位各上各的台階。合理的規劃目標,可行的活動套路,激發了各級達標創先的內在動力。

二是嚴抓細摳促落實。該局從實效出發,注重理順影響創建進度和質量的具體細節,著力解決活動中的難點問題。比如,他們雖不要求創建進程一刀切齊,但在創建標準上堅持切齊一刀。為此採取了兩項把關措施:一是自報公議。也就是驗收前先由各工商所牽頭組織自查上報,對報批的文明經營區(街)和市場,由聯合考評組現場驗收;二是“雙考”把關。即堅持集中考評與隨機考評相結合,不搞“一查定乾坤”,促使各單位把工夫下在平時、用在經常,防止以偏蓋全,缺腿漏項。再如在抓設施配套這個棘手問題上,他們首先在系統內部和相關單位、業戶中,達成了“設施制約經營、市貌影響形象、服務和形象連著效益”的共識,爾後對功能不全、有礙觀瞻的經營、服務設施分類排隊,按用途、性質的不同進行縱橫區分:縱向區分,即在工商系統內部,壓減機關傾斜基層,自籌資金近百萬元為工商所購置辦公和服務設備,修繕註冊登記廳等,著力樹立文明、規範、親和的工商管理形象;橫向區分,就是明確工商機關、市場開辦單位、街道(鎮)、經營業戶在文明經營區建設各自中的義務,使制約創建活動的各類應建項目做到經費、責任、標準和完成時限“四落實”。自開展創建活動以來,各主要經營區和有型市場新添公平稱、投訴站(台)、導購標示、滅火器具、公廁、垃圾池等經營和服務設施設備18600餘件,並全部更換了以“六統一”為主要內容的各種牌、簽、表等用品,綠苑市場、魯中蔬菜批發市場還建立了無公害蔬菜檢測站,為創建文明經營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