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研活動要質量

“向教研活動要質量!”這是我們談論了多年的一個老話題,呼喊了多載的一個舊口號了。今天為什麼還要鄭重其事地重提這個話題、重呼這個口號呢?因為我們覺得近些年來各校的教研質量雖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是一塊“中低產田”,依然大有潛力可挖。一旦我們下大力氣改造好了這塊“中低產田”,積極推進校本教研製度的建立和實施,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肯定會躍上一個新的台階。

學校工作千頭萬緒,如果把學校全部工作看作一部大戲的話,學科組的教研活動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曲”,但“小曲好唱口難開”,要想人人都投入地歌唱並且能夠聲情並茂地唱好這個“小曲”,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田家炳實驗中學的領導和老師瞄準了這個“小曲”中的含金量,通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做出了一篇“大文章”。他們的教研工作是按以下要求來做的:

明確一個“重點”:即以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重點。學科教研活動只有為教學服務才能發揮它的作用,也才能煥發出生命力。同學科的老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很多是相似或相同的,例如教學重點的把握、教學難點的突破、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設計、師生互動過程的設計、課堂活動的組織等等,同時,每位教師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教學中會有不同的感悟和體會,教研活動為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借鑑與交流的平台,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共同分析、研究,取長補短,確定更好的方法與措施,也起到了加速培養青年教師的功能。

確定二個“中心”:即每周的教研活動都有一個中心發言人和一個中心主題。根據學期初全組討論制定的教研工作計畫,固定每周四下午舉行教研活動,每周教研活動結束時確定下周活動的中心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每位教師圍繞這一中心主題分別查找資料、設計方法、認真研究,在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動中,先由中心發言人發言,時間在1個小時左右,然後人人都參與討論、研究,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充分討論,深入研究,最后綜合每位教師的優點和觀點,不作任何結論,各取所需,實現資源共享。

要求三個“深入”:即要求每位教師深入課堂中去,深入學生中去,教研組長還要深入老師中去。沒有以上三個“深入”作鋪墊,所有的教研活動就只是大而空的形式而已。只有深入課堂,分析、研究課堂教學情況,多聽其他教師的課,才能真正知道自己課堂教學情況,及時調整。同時,理論需要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和轉化。另外,要求教師深入廣大學生中去,教研組長深入廣大教師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唯有這樣,才能實實在在地搞好教學教研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規定四個“有”:即有理論、有實踐、有選擇、有資料。每位發言人必須結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學實踐談理論,結合理論談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總結經驗,把深奧的理論轉化到實踐中去,加強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每次中心發言人必須準備一些發言的材料和其他相關資料,提前發給每位教師,資料必須精選、分析處理,有自己的感悟、體會和觀點,絕不能簡單“複製”。

後面所附的《田家炳實驗中學地理教研組教研活動過程摘要》一文,是從該校教研組會議記錄本上抄錄下來的,我們並沒有作過多的修飾,力求反映出本次教研活動的原汁原味,以便於大家借鑑,從中受到啟迪。中國古代有一句詩“梅花繡出憑君看,難把金針度與人”,意思是說繡出的花樣可以拿給他人看,但很難把刺繡的方法告訴他人,我們的目的不是這樣的,我們奢望通過本文的按語和田中的教研活動過程摘要能夠“誓把金針度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