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實幹方法促進農民增收

創新實幹方法  促進農民增收

元謀地處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帶。國土面積2021平方公里,轄10鄉3鎮,總人口20.4萬人;屬南亞熱帶乾燥氣候,年降雨600毫米,年平均氣溫21.9℃,乾旱少雨,氣候炎熱,素有"天然溫室"之稱;以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年產15萬噸的鮮銷蔬菜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近兩年來,縣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第七次和州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抓住全縣人民要求加快發展的共同願望,凝聚人心、吸取眾智,挖掘資源和社會新特點,整合優勢資源,以創新為主要手段,系統創新實幹方法,大膽實踐,在經濟領域方面,制定了"雙目標、雙支柱、雙動力"的發展戰略,按照"發揮優勢、打牢基礎,突出綠色、建好'一會一園'(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和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形成兩大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和專業聯防植保體系),開拓兩大市場,實現兩大目標"的思路,首先在農民增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社會發展方面,按照"擴大民主,推廣科學,建立競爭,引導宗教,加強法制,樹立公證,鞏固地位"的發展思路,實現了全縣社會的穩定和協調發展。全縣1至11月,國內生產總值共完成6427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5萬元,增長8.7%;財政收入共完成3669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4萬元,增長13.8%(如按同口徑相比,比去年同期增加759萬元, 增長26.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71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2元,增長19.8%(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2260元,比上年淨增374元,增長19.8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469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40萬元,增長8.64%。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在全縣上下形成了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改革、開放順利推進,社會穩定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我縣從過去的倒數第二名上升到了順數第二名,各類群體性上訪和群體性糾紛得到杜絕。

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績,我們經過認真的總結反思後認為,基礎是運用民主的方法制定出了一套系統科學的發展思路,關鍵是找準難點和突破口,運用創新的方法和手段在調整農業內部結構、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幹部隊伍建設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著力在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上創新,開拓經濟成長源

在元謀,反季節蔬菜是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也是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的基礎性產業。但從1998年開始,由於種植結構、內在質量與市場發展變化的要求不相適應,比較優勢逐步減弱,經濟效益日漸下降,2000年全縣蔬菜產值降到了1億元以下。如何使反季節蔬菜這一基礎性產業儘快適應形勢和市場發展的新變化,成為了縣委政府維護、實現和發展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首要問題。經過深刻的反思和深入的調查,我們認識到,要想使農民快速增收,必須根據市場的需要,重新挖掘元謀自身特點,整合優勢資源,調整農業結構,形成我縣的核心競爭力,使蔬菜產品走入國內超市、走進國際市場才能達到目的。市場需要無公害產品,而我縣除了"天然溫室"和鐵路運輸優勢外,還有種植無公害農產品的優良環境優勢,將這三大優勢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我縣蔬菜產業"二次創業"的目標--種植無公害反季蔬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一是重點建立兩大體系,即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和專業聯防植保體系。三是聚合力量,開拓市場,竭力疏暢農產品銷售渠道。竭力開拓市場,確保農產品銷售渠道暢通,是驅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實現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縣委政府始終站在維護、實現和發展人民民眾利益的高度,牢牢地把培育壯大行銷隊伍、聚合力量開拓市場擺在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實行政企分開,把縣蔬菜公司的行政職能分離出來交縣農業局行使,而後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支持蔬菜公司改善設施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集中精力加強同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的聯繫與合作,使之成為銷售型龍頭,穩定和發展客戶,並逐步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建立產品流通視窗和直銷點,暢通蔬菜銷售渠道,開拓市場空間。其次是在全縣確定100戶重點扶持的經紀人,實行正科以上領導幹部聯繫經紀人制度,從政策、資金、科技服務上重點給予支持,使經紀人放心、放膽地發揮組織民眾、連線市場的能動作用,確保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渠道暢通,有效提高民眾生產的針對性和農產品的商品率,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場和開拓市場。第三是以能人為基礎,根據不同地區農產品生產的布局特點,大力發展各種專業協會並給予積極的扶持和引導,充分發揮他們信息來源廣、機動靈活的優勢,按照誠實守信的原則,採用“好品種加訂單”的方式,行ё櫓千煲萬戶眸行蔬菜生產種植,同時,多渠道、寬領域開闢農產品銷售市場,實行訂單生產和訂單銷售。第四是抓緊對主要蔬菜品種進行無公害寅品質量檢測認證,辦理商標註冊登記,改善包裝條件,打造“天然”、“無公害簾品牌,實施品牌行銷。第五是加大對蔬菜批發市場交易秩序的清理整頓力秩,嚴厲打擊欺行霸市行為,協調好運力關係,適度減免交易費用,降低交易成本,維護和實現菜商及菜農的雙贏利益?br>二是調整品種結構。充分發揮科技部門和經紀人及農民"土專家"的積極作用,採取"好品種+訂單"的經營方式,每年引進數百個名特優新品種,進行"籽種革命",用訂單的形式引導民眾推廣種植,提高民眾生產的市場針對性和產品的商品率。三是調整種植結構。充分發揮銷售型龍頭企業的作用,廣泛開展市場調查,引導民眾科學合理利用土地,科學安排種植計畫,使粗細菜結構合理,避免生產的盲目性,降低生產風險。四是調整種植時令。採用信息發布會、座談會等方式,及時推介全國各大市場行情,指導民眾合理安排種植時間,確保蔬菜產品適時均衡上市,有效避免市場價格大起大落,階段性物賤傷農,努力提高蔬菜上市後的經濟效益。五是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追求更大利潤空間。為7個協會和企業爭取到了進出口經營權,目前正積極爭取國家農產品出口基地縣建設項目。今年12月22日,省外經貿廳將在昆明為元謀反季蔬菜專門舉行一個推薦會,向國外200-300名客商推薦元謀蔬菜。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去冬今春菜季,全縣10萬畝冬早蔬菜實現了量價同增,產量達到14萬噸,產值達到1.74億元,平均銷售價格每公斤達到1.32元,比上個菜季增長了46.7%。農民現金收入中僅出售蔬菜一項就達到602元。今冬明春菜季,截止11月底,全縣12萬多畝蔬菜共已外銷31600噸,與上個菜季同期相比增長了32%,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