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傳統代代傳 餘熱生輝映暮年

光榮傳統代代傳 餘熱生輝映暮年

——劉玉林同志先進事跡

(2005年3月3日)

劉玉林同志是克東縣農委退休幹部,他離開工作崗位後,從未停止為社會做貢獻的腳步,暮年壯志,永葆共產黨人的革命青春,把無私而博大的愛獻給了關心下一代事業。相繼自費投入2萬餘元,在全省創建了第一個“家庭理論學習室”,成為全縣學習科學理論、弘揚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民族精神、以德育人、國防教育基地。

一、堅定政治信仰,終生學習馬列

為做好關心下一代的工作。劉玉林同志把堅持學理論、學黨章、學英模,視為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每年除學好《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的重點文章、江澤民同志重要講話外,還自費訂閱了《中華魂》等10多種優秀報刊。以堅強的毅力,拄著雙拐、搖著三輪車,堅持上老年大學,並獲得了文憑;堅持去老年黨校,學理論武裝頭腦;堅持月月參加老幹部例會;堅持參加縣直機關老幹部理論學習14年不間斷,戰勝困難,從不缺席,獲得了“學習、精勤”雙模範的榮譽稱號。堅持與時俱進、理論聯繫實際學風,共寫學習筆記及學習心得38本,達40萬字。學理論變動力,增強了黨性,煥發了青春,堅定了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二、堅持終生做好家教,嚴教子孫預防腐敗

多年來,針對青少年和黨員領導幹部犯罪率高的狀況,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入手,加大了社會“細胞”育人工程的建設,堅持做好家教,給子孫撰寫的“家書”、贈言195篇(封),其中《用“德育”基地教子孫》、《切實做好親職教育、努力塑造四有新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等文章,被選入國家《當代教子經典》、《科學中國人》、《人生一瞬間》等書中。為鼓勵上進,警示後人,子孫升學、參軍、就業、入黨時,他寄希望、寫贈言、指方向;子孫提乾、調動、晉職稱、當勞模時,我嚴要求、敲警鐘,防止滑坡走邪路。先後建立了以家教為主的家庭檔案10類、33種、57集,達50多萬字。這些家教、家規培養了“和睦、好學、愛國、奮進、勤儉、守法、敬老”的好家風。家教、家長學校在內容上,做到了與時俱進,緊密聯繫實際,突出了高揚愛國主義的主鏇律,有針對性地進行政治理論、愛國守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公民道德、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清政廉潔、強化官德等內容的教育,取得了警示子孫、教育後人、拒腐防變、永做好人的效果。他的22名兒孫愛黨、愛國、敬業奉獻,積極拼搏、努力向上,已有10人入黨,4人是入黨積極分子,1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分別在各自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發揮《家庭理論學習室》作用,廣泛開展愛國主義的教育

為了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對內做好親職教育,對外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先後自費投資兩萬多元(子女給的養老錢),擴大了規模,增加了內容,製做了“五櫃”、“九大板塊”。現在《家庭理論學習室》有32項內容:有五代偉人名言佳句,有緬懷毛主席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照片,有名人贊《夕陽紅似火、晚霞更輝煌》賀幛,有多種書、報、刊,有報刊精選40類、98種資料294集(其中愛黨愛國愛領袖方面資料57集),有自己撰寫的家教檔案20集,有偉人選集文集等40類書籍1000多本,有《人民日報》、《德育報》等10多種報紙,有《求是》、《中華魂》等刊物40多種,有公民道德等掛圖。這個《家庭理論學習室》受到各單位及有關領導高度重視,現已有6個單位掛了牌匾:縣關工委青少年教育、縣婦聯巾幗教育、縣人武部國防教育、縣殘聯教育基地、中興社區夕陽紅黨支部教育基地,特別是2003年9月30日縣委縣政府給掛了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牌匾,為充分發揮教育基地效能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了便於青少年學習,製作了《書報刊流動箱》,在鎮內各中國小、武警部隊流動傳閱,幾年來《書報刊流動箱》傳閱受教育人數達7000多人。人們稱讚《家庭理論學習室》是“四個室、四個基地”:即書報刊閱覽室---堅持學馬列、實踐“三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地;資料收藏室---弘揚黨的優良傳統、民族精神的基地;家庭檔案室---以德育人、教育後人成為“四有”新人的基地;身心保健室---延年益壽、永葆青春的基地。《家庭理論學習室》的活動及做法被《中華魂》、《中國老年報》等19家書報刊及省、市、縣電視台宣傳報導63次。除接待參觀外,我經常深入機關、企事業單位、武警部隊、中國小校做報告,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現在分別被6個單位和5箇中國小及兩個武警部隊聘為宣講員、報告員、特邀理論學習顧問、政治輔導員、理論教員、校外輔導員,幾年來,共作各種報告200場次,受教育達70000餘人次。(《齊齊哈爾日報》短評說:“劉玉林是一名普通且身有殘疾的黨員,可他卻做著一件事關國家和社會的大事,用家庭理論學習室構築了防止社會細胞“癌變”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