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05年糧食生產的意見

五、依靠科技進步,進一步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和效益

(一)繼續組織實施糧食作物種子工程,大力推廣優質高產品種。認真抓好“0406”計畫的良種推廣工作,全省推廣優良水稻品種600萬畝。早稻以推廣圓粒形高產優質品種為主,重點推廣金早47、杭959、中早22、甬秈157等品種;晚稻以推廣優質高產品種為主,努力改善我省食用稻米的品質。杭嘉湖、寧紹等粳稻主栽區重點推廣秀水110、嘉花1號、秀水09、嘉991、浙粳20以及雜交粳稻甬優3號、晚粳糯稻紹糯9714、春江糯2號、浙糯5號等品種(組合);金衢麗、溫台等秈型雜交稻主栽區單季晚稻重點推廣兩優培九、協優9308、粵優938、中浙優1號、ⅱ優7954、甬優6號,連作晚稻重點推廣協優914、ⅱ優8220、協優46等雜交稻組合。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科學合理確定適合當地種植的主推品種,建立新品種展示示範區,加大優質高產新品種的試種、示範力度,引導農民積極套用優質高產品種。

(二)大力推廣糧食作物節本增產增收技術。擴大水稻拋秧、直播、旱育秧等省工節本增產技術的套用,全省推廣水稻免耕直播技術100萬畝、稻鴨共育技術50萬畝。要抓好超級稻示範推廣項目,積極示範推廣水稻強化栽培、富硒稻米技術和馬鈴薯稻田免耕稻草覆蓋栽培技術等。大力推廣單季晚稻“五改”技術,全省實施單季晚稻“雙百工程”700萬畝,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使全省單季晚稻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推廣保護性耕作、經濟綠肥、平衡施肥等技術,科學合理指導施肥用藥,控制和緩解土壤障礙因子,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培肥地力。加快全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提高對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控制能力,開展水稻縱卷葉螟、螟蟲等重大病蟲害的區域性治理,推廣水稻病蟲綜合防治技術1000萬畝,重點推廣十大實用病蟲草害防治技術。要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強化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深入組織開展農業科技人員聯大戶、聯基地、入村入戶活動,提高技術到位率和入戶率。

(三)廣泛開展水稻優質高產示範競賽活動。要把水稻優質高產示範競賽活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由主要領導親自抓。要組織動員栽培、種子、植保、土肥等單位,發揮各自優勢,確定示範內容,制定實施規劃和技術操作規程,選擇示範地點,落實各項技術措施,齊心協力,切實做好示範項目實施工作。要求村村有示範田,鎮(鄉)鎮(鄉)有示範方,其中縣級百畝示範方不少於5個。廣泛發動民眾積極參與優質高產示範競賽活動。結合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萬名農技人員聯基地聯大戶活動,縣(市、區)級中心示範方要選派技術骨幹蹲點指導,在示範基地組織開展高產高效攻關試驗、新品種新技術的小區試驗,做好示範方和試驗田的苗情觀察和田間管理檔案記錄。早晚稻生產期間,各地要做好檢查督促和現場交流工作,通過舉辦培訓班、廣播電視講座、印發技術資料等各種途徑提高技術到位率。在早晚稻成熟收穫時,要組織力量對高產田和方進行產量驗收,對表現突出的進行表彰獎勵。

(四)切實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積極引導和鼓勵種糧大戶和服務組織購置大中型農業機械,實現糧食生產耕作、收穫等主要作業環節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解決季節性勞動力緊缺矛盾,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鼓勵發展以機耕、機播、機收、秸稈還田、烘乾等機械化作業為主的農機大戶和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加快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和新機具的開發研製、組裝、配套、集成和示範,推廣機械化耕作、播種、收穫、烘乾等節本增效技術和秸稈機械化還田、化肥深施等增強土壤肥力技術,促進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