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提前跨入全省綜合實力十五強的基礎

奮力謀發展  努力創一流

打牢提前跨入全省綜合實力十五強的基礎

(2005年2月  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縣繼續保持經濟活躍繁榮、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現為“兩提兩增”:一是發展提速。在基數大、底子薄的基礎上,我縣經濟繼續加速發展,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8.98億元、財政收入2.26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18億元,同比增長15%、26.1%、47.2%;與2001年比,gdp淨增10億元,財政收入淨增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淨增12億元,翻了三番。二是質量提升。與經濟加速發展同步,經濟運行質量也不斷提高。三次產業結構由2001年的42:25:33調整為去年的31.5:31.8:36.7;財政收入占gdp的比由2001年的6%提高到去年 的8%;工商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由2001年的 %提高到去年的 %。開放型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份額不斷提高,去年引進內資項目174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千萬元以上項目46個,實際進資28.19億元,同比增長170.5%;引進外資項目7個,實際進資1817萬美元,同比增長50%。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上交稅金1.2億餘元,占財政收入比重達53%,較2001年淨增1個億。工業經濟增速加快,實現工業增加值3.11億元,較2001年增長44%。三是後勁增強。堅持“五個統籌”和科學發展觀,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出境主幹道,加快縣鄉循環路網建設,交通狀況明顯改善。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化率達到31%;城市品位不斷提升,榮獲“省級衛生縣城”稱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不斷加大,開展了打擊“六合彩”、追逃、禁毒等專項鬥爭,社會秩序和諧穩定。四是亮點增色。支持以人為本,多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湧現出不少亮點。大力推進移民扶貧工程,為全省乃至全國移民扶貧探索了成功經驗,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民眾的肯定。深入開展“五助”工程,切實幫助民眾解決困難。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幫助農民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深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減免農業稅45%,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

2005年,我縣將按照省委孟建柱書記視察修水時提出的“提前跨入全省綜合實力十五強”的要求,進一步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緊緊圍繞市委“狠抓重大項目、謀求科學發展”的戰略思路,努力打牢提前跨入全省綜合實力十五強的基礎。全年奮鬥目標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33億元,增長15%;完成財政收入2.606億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元,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7.02億元,增長20%。為此,我們將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以大開放加快發展速度。堅持“目光向外”,把招商引資上項目工作作為發展的“第一要務”來抓,力爭實現“123”的目標,即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個、5千萬元以上項目20個、千萬元以上項目30個。充分發掘我縣礦產、水電、農業、勞動力、邊貿等資源優勢,著力在引進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商貿型項目上下功夫。不斷創新招商方法,努力提高招商成效。繼續實行黨政領導大項目包乾制,班子成員定點招商制,鎖定重點地區,盯牢重大項目。堅持“目光向內”,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拓寬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加快“國退民進”步伐,引導民營企業進入國企退出領域,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不斷提高民營經濟占縣域經濟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