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發達鄉鎮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欠發達鄉鎮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某鄉鎮片區經濟發展的思索

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結合某鄉鎮片區的實際,不斷探索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徑,推進欠發達鄉鎮經濟發展,破解“三農”問題。

關鍵字:科學發展觀 “三農”問題  經濟發展

某鄉鎮片區位於某某市西部山區,區域面積260.7平方公里,下轄八個鄉鎮,161個村居,13萬餘人。近年來,某鄉鎮片區以工藝品製造、皮革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無紡布製造等為支柱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片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某鄉鎮片區由於自然、歷史和現實的多種原因,經濟發展明顯滯後於市平原發達地區,經濟總量不到全市的5%,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已我市實現現代化目標的一個瓶頸,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某鄉鎮片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片區經濟發展的現狀

某鄉鎮片區近幾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基礎設施得到一定的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2003年全片區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0億元,比上年增長30.8%,其中工業總產值6.47億元,農業總產值1.70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1.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4.9%、4.3%、19.4%。農民人均純收入3613元,同比增長10.8%。

1、基礎設施建設有所加強

改善生存和發展條件是欠發達鄉鎮脫貧致富的基礎,也是推進區域協作的必要條件。近年來,片區加大投入力度,完成了一批事關欠發達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骨幹工程,如小流域綜合治理和交通道路建設,僅去年片區八個鄉鎮就有29個村的水泥路、機耕路相繼完工,為片區人民創造了一個優美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2、特色效益農業積極發展。

近年來,某鄉鎮片區積極發揮山地資源多、生態環境好的比較優勢,按照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和綠色經濟,湧現了鹿木鄉馬蹄筍、鹿木鄉山藥、永安鄉西瓜、金川鄉藥材、芳莊鄉毛竹、某鄉鎮鎮優質米、某鄉鎮鎮牧草等7個千畝以上的特色農業基地。

3、下山脫貧步伐逐漸加快。

片區各鄉鎮按照“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的要求,把中心村建設與下山脫貧結合起來,把就地脫貧與異地脫貧、集中搬遷與分散搬遷結合起來,加快了下山脫貧的步伐。一個扶貧移民社區座落在某鄉鎮鎮,規劃用地面積100畝,總建築面積47000平方米,建房232間,預計可解決386戶困難戶的住房問題。

4、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市政府加大對欠發達鄉鎮的資金支持、用地優惠、規費減免,為欠發達鄉鎮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市級掛鈎扶貧單位也利用各自的優勢,在確定思路、選擇項目、落實資金等方面為欠發達鄉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片區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基礎建設阻礙資源流通。

基礎設施的落後,已經嚴重阻礙了片區經濟的發展和全市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全片區通向外面公路目前只有瑞楓公路和甌湖公路兩條,而且等級低,已不能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對外交流,各鄉鎮道路建設並不完善,有些主要道路破壞嚴重,近三分之一的村莊沒有通村公路,給村民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防汛抗旱能力差。有些學校配套設施很差,遠遠跟不上要求。鄉級衛生院設施落後,醫護人員技術水平普遍較低,民眾看病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