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田鎮經濟發展之秘

“三舍”就是“捨得肥水流入別人田、捨得吃虧在眼前、捨得讓別人賺大錢。”這裡的“舍”僅僅是個手段,“舍”的目的是為了“取”,“舍”是暫時的,“取”則是長期的,“舍”是相對的,“取”才是絕對的。

觀念一更新,遍地是黃金。近幾年來,我們採取低租金、低補償,並在稅收和辦照、辦電、辦證等各方面提供優惠政策,使新增的22家外來企業交稅額達100多萬元。例如我們將原有帳面固定資產500萬元的純鹼廠生活區及電力設施以年租僅3萬元的優惠條件租給北京奧得賽化工有限公司,98年當年建成投產,其高科技產品遠銷東南亞、美國,當年實現產值4000萬元,交稅收30萬元。還安排140多名當地農民就業,月工資達500元。 這些數字說明了一個淺顯的道理:捨得金彈子才能打得著金鳳凰。

三、定準生產要素的增長點──加快“五引”強經濟

思想解放了,措施和行動也就不一樣。在“三舍”基礎上,我們作出了“引”字決策。“引”是一種投資環境,即各項優惠政策和“三舍”在具體操作中所產生出的力。引的對象主要是各類生產要素,引的目的是促進生產要素向本地合理而有序的流動,引的內容主要是“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設備”。“引”需要培育生產要素市場,發展產權交易,加快產權流動和重組,推進資本營運;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勞動力有序流動,競爭擇業;需要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規範和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完善服務、公證、監督功能,努力創造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

“引”需要解放思想,既要注意引入“公”的,更要注重引入“私”的。為此,我們在全處廣泛開展

解放思想的大討論,轉變私營經濟是補充經濟的觀念,樹立“三不論”意識,採取公有私營、混有民營( 混合所有制)等多種經營方式,放手、放開、 放膽引進發展民營經濟,讓民營經濟代表在大會上現身說法,使民營業主向田鎮、盤塘、黃家山等繁華地段和特色區域集中,為民營經濟大發展奠定基礎。

近幾年來,我們共引進資金6800萬元,引進各類技術人才140多個,他們來自於北京、上海、 廣東、浙江、福建、江蘇等10多個省市,引進的項目有建材、化工、機械等工業方面,還有特種立體養殖等農業方面,引資企業達22個。事實說明,自己的力量固然要發揮,但終究是有限的,而可供引進的力量是無限的,只有引進這無限的力量,才能實現本地經濟騰飛。

四、認準公有經濟結合點──實施“五聯”上規模

在引的同時,我們把另一著力點放在“聯”字上,“聯”是由粗放到集約,由“小打小鬧”到規模經營的有效途徑,是公有制經濟的一種新的實現形式。在“聯”字問題上,最主要的就是要破除“公有制”觀念誤區,不能認為集體企業與個體企業聯合後就不是公有制,這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產物。

我們的“聯”主要是“廠廠聯合、廠村聯合、廠場聯合、廠站聯合、廠商聯合”。組建石材集團、機械加工集團、化肥集團、水泥集團、化工集團。採取資源聯合開發、資本聯合利用,人才聯合引進、技術聯合互補、資產聯合配置等辦法,全方位的拓展聯合空間,聯動發展經濟。使“聯”字不僅深入人心,滲透到全處每個角落,而且還體現在企業名稱上,例如黃聯碎石廠(與黃梅縣聯辦)、公安碎石廠( 與公安部門聯辦)、雙劍碎石廠(與檢察院聯辦)、福田特鋼廠(福建與田鎮聯辦)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