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大人事任免工作不斷完善和加強

地方人大人事任免工作不斷完善和加強

依法選舉和任免地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是加強民主政治和政權建設,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保障。地方人大常委會設立以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依法選舉任免與貫徹黨管幹部原則一致性上,不斷進行探索,大膽實踐創新,在創新中認真總結經驗,使地方人大人事任免工作進一步改進、深化和完善,逐步納入民主化、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

一、人事任免權的行使充分體現了民主化

在地方人大常委會設立之初,黨委向人大及其常委會推薦的被任命幹部只是舉行投票選舉、表決的形式,不搞民意調查,考察了解。特別是黨委向人大常委會黨組推薦擬任命的幹部,大多只是投票表決,更多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在表決前才見到擬任命人員的名單和組織部門的考察材料,常委會委員尤其是一些兼職委員對擬任命人員了解甚少,一無所知,出現了投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因此,有人把常委會行使人事任免權看成是單純的履行法律程式,是辦手續,走過場,在社會上也造成人事上的事只找黨委,冷落人大,嚴重損害和降低了人大的威信和權威。還有人認為,黨委已經對擬任命幹部考察了,人大再搞民意調查是多此一舉,是對黨委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是與黨爭權,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實踐中也認識到這種簡單表決走程式,起不到對黨對人民負責的作用,實質上實現不了在人大常委會行使任免與黨管幹部原則上和目標上的一致性。人大常委會考察擬任命幹部,廣泛徵求各方面、多層次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有很多意見和看法是領導和組織部門所聽不到的,人大考察不僅可以和組織部門的考察互為補充,相輔相成,而且可以使投票人對擬任命人員的德、能、勤、績,執法情況等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真正能把好關,選出對黨、對人民負責,公僕意識、人大意識較強的幹部。在逐步認識的過程中,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不斷探索、實踐,規範了任前把關,任前搞民意調查,全面進行考察了解等工作,在選舉和任命中,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整個選舉任命過程真正體現了民主選舉、民主決定人事工作。如邢台市上屆換屆選舉,大家都知道,市長差額被選為正式市長,這位市長確實是人民公認的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現已連任兩屆市長。前幾年,我市某單位搞內部人員調整,未按程式呈報,未經常委會搞民意調查,考核了解,在召開常委會前臨時要求對這部分人員進行任免,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未能通過,並要求該單位必須按照任免程式依法提交。各地這樣的民主選舉和依法任命的事例確實不少,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地方人大常委會經過改革、探索、創新,民主化程式不斷提高,從而提高了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地位和權威。

二、人事任免權的行使趨向規範化、法律化

地方人大常委會的人事任免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力,在地方組織法規定人大常委會的14項職權中,有4項是有關人事任免的,這是人大常委會行使人事任免權的法律依據,但這些規定都比較原則,不便於操作。各地人大常委會認識到,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人大依法任免是為黨管幹部把好最後一道關,更具有絕對的政治權威性、廣泛的人民性和法律的嚴肅性。對此,各地方人大常委會依照地方組織法,相繼制定了人事任免辦法,並根據發展需要,先後多次進行創造性地修改,特別是增添了任前把好關,更具實質性意義的新內容。我市人大常委會在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權方面,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把監督的觸角延伸到任前的考察監督上,把任前資格審查、法律考試、任前公示、施政演說、提請報告、就職報告以及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辭職、撤職等為主要監督管理的內容均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主要把嚴把基本條件關、綜合素質關和法律程式關進行了補充、完善,納入了南宮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任免暫行辦法,用法規性的檔案來規範人事任免權,使人事任免權更加規範和更具有權威性,如2000年法院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任命法官時,經審查,調查了解,代表反映某法官綜合素質差,口出狂言,影響本村“三提五統”工作,經人大黨組研究決定暫緩提交常委會任命。同時,與法院院長溝通,要求對該同志加強教育,以觀後效。這樣的做法,既完善和規範了人大常委會任免幹部的形式、程式和內容,又增強了人事任免工作的公開性、透明度和權威性,為人大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