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探索與實踐

以人為本 執政為民

強力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新跨越

──沐川縣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探索與實踐

中共沐川縣委

沐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幅員面積140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97%。全縣轄19個鄉鎮、196個村、1589個農經社,人口25.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04萬人,絕對貧困人口6000餘人。200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967元,比全省和樂山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低263元和578元。面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沐川縣委、縣政府大膽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思路,變革農村工作模式,動員全縣各級幹部帶著激情、熱情、真情、實情、摯情,把政策、項目、科技、信息、溫暖送進千家萬戶,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對切實解決“三農”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一、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樹立親政愛民執政新理念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問題,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深入體察人民民眾的意願,切實把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在黨領導發展的大政方針和各項部署中,落實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分別以1號檔案下發了《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和《關於做好失地無業農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決心。

“三農”問題的關鍵是農民,核心是增收。沐川縣屬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農業人口占86.1%,農村經濟欠發達,農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長速度緩慢,嚴重影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為了探索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推進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紛紛深入基層,深入民眾,走村串戶,開展調查研究,並向幹部民眾發放《沐川縣經濟發展建議意見調查表》上萬份。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政策不清、項目短缺、科技滯後、信息閉塞、幹部服務意識不強是制約沐川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針對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縣委、縣政府於今年初作出了《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決定》,以此作為統一廣大幹部民眾的思想認識,指導沐川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檔案。要求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滿懷激情,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滿懷熱情,想為農民所想,急為農民所急;滿懷真情,真真切切關注農村,關心農業,關愛農民;滿懷實情,以務實勤勉的工作作風,實實在在為農民辦實事;滿懷摯情,執著地為發展農村經濟不懈追求。真切地體現黨和政府的親民愛民思想,真切地體現對農民平等、互助、友愛和謙讓的人文關懷,真切地激發農民發展經濟奔小康的強烈願望和致富動力。

二、與時俱進,創新方法,探索解決“三農”問題新途徑

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是實施“五情五進”工程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五情”是前提,“五進”是措施,增收是核心。為了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全面推進,取得實效,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主要領導任副組長的“五情五進”工程實施領導小組,設立了“五情五進”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制定了《沐川縣“五情五進”工程實施方案》、《沐川縣“五情五進”工程考核辦法》,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機制,確保“五進”工作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