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不斷提高執政水平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不斷提高執政水平 

重慶巴南區委宣傳部  施碩 

黨的執政能力,是黨在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及社會事務的本領。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面對執政條件和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新時期黨建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而長期的歷史任務。我們要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從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上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一、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科學執政理念。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的黨只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對於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始終是最緊要的。這是對我們黨執政理念的精闢概括。中國共產黨能夠能成為執政黨絕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更不是偶然的,她是幾代共產黨人依靠民眾,發動民眾,艱苦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沒有階級利益的政黨,她的利益就是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如果缺乏對這一執政理念的深刻認識,執政能力建設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實踐中,我們必須認真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著力於提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能力和水平。我們黨在制定和實施路線、方針、政策時,要堅持用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來衡量,堅決懲治腐敗,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的成果。

二、不斷鞏固和加強“黨和民眾血肉聯繫”的執政基礎

執政基礎是檢驗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是否科學的一個基本指數。一個政黨執政除了必須有堅實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和文化基礎外,由階級基礎和民眾基礎等要素所構成的政治基礎,也是執政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加強執政能力建設與鞏固執政基礎是互為前提,相互促進的。我們黨的最大執政基礎就是與民眾血肉聯繫,而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民眾。江澤民同志曾多次告誡我們:“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絕不能就能力談能力,而是要從鞏固和加強執政基礎上下功夫。“執政能力”從本質上反映的就是黨和民眾的關係,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說,黨群關係的密切程度決定了黨執政能力的強弱。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群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黨群、乾群之間的關係在社會利益關係大調整中出現了大量新的矛盾。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條件下,如何使權力的實施更加民主化、科學化;如何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如何在新形勢下保持黨和人民民眾的密切聯繫等問題,已迫切地擺到了我們黨面前。因此,執政黨應當千方百計地增強執政基礎,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做到心裡裝著民眾,凡事想著民眾,工作依靠民眾,一切為了民眾。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民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地做好事。要把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人民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堅決維護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自覺接受人民民眾監督,而絕不脫離民眾,絕不貪圖安逸,絕不以權謀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