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發言稿:走進孩子世界,傾聽孩子聲音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學校參加家長會,您的到來就是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本次家長會我發言的題目是: 走進孩子世界,傾聽孩子聲音,做高品質的陪伴。也是本學期德育處對初一家長學校的第三講。

問題:孩子進入中學,絕大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覺:以前無話不談的孩子,逐漸變得沉默,越來越不願意和自己說話,甚至變得不聽話了,變得越來越不好管了。一回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ipad,反覆督促才勉強寫作業。

許多家長問,那我們該怎么辦?

實際上,不是孩子變化的錯,而是我們不變化的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不斷進步。有人說的好:當你的成長速度跟不上愛人時,婚姻會出現問題,當你的成長速度跟不上孩子時,教育會出現問題 ;當你的成長速度跟不上老闆時,工作會出現問題 ;當你的成長速度跟不上客戶時,合作會出現問題;當你的成長速度跟不上市場時,公司會出現問題。教育孩子更需要學習,需要提高,需要改變。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

大家知道,孩子進入國中,會逐漸進入青春期,或者“逆反期”。心理學上講,與現實世界(外在)相對應,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個人世界(內在自我世界)。父母是孩子個人世界的預裝系統,是孩子個人世界的第一批客人。如果父母在這個世界中給她溫暖,(不是物質的,而是心靈和精神上的)他就有足夠的安全感去邀請和接納更多的人進入到這個世界,比如他的朋友、老師、同學、同事、伴侶等。他的個人世界接納的人越多,他就越有力量。同時它的抗擊打能力也就越強,一般的傷害並不能摧毀它,因為他有強大的親友團在內心支持他,這在心理學領域叫做“社會支持系統”。家長在孩子的個人世界中,作為第一批客人,家長的任何言語和表現對孩子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孩子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也傾向於迫切聽取家長的建議。可是,家長一旦被孩子踢出自己的個人世界,他們就不在對孩子的任何決策起作用,他們的話在孩子聽起來已經成為無臭無味的耳旁風,不管你是苦口婆心還是暴跳如雷,孩子只顧自己玩自己,完全沒有把家長放在眼裡,這不是孩子自不懂事,也不是什麼叛逆期的表現,你已經被孩子踢出來了。孩子一般不會輕易這樣做,如果孩子走到這一步,大多數責任在於家長。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

有的家長反映孩子不願跟自己說話,那你得重視了:你們的親子關係就進入了比較危險的時期。因為你已經或者馬上就會被孩子從他的個人世界踢出去了。 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這種情況更容易出現。

怎樣不被孩子從心理上踢出去,唯一有效的辦法是就是需要陪伴,需要尊重孩子,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而不是只盯著分數,最後可能失去分數。研究結果的確發現,常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比較有安全感,情緒比較穩定,學習動機也比較強。在這一問題上,父母的角色是不一樣的,特別是父親的陪伴更重要。

但實際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前期,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火爆螢屏,5個一貫在台前光芒耀眼的明星爸爸,卻被自家孩子的哭鬧折騰到手足無措;5個寶貝個個天真、可愛、活潑,鏡頭前不是明星勝似明星。節目播出後,立刻引來強烈追捧。

據製片方強調,中國親子問題是關係到祖國未來一代健康成長的大事,較為普遍的問題是,一些做父親的往往忽視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教育責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嚴重不足。此話題一出,再次引來吐槽一片:中國的爸爸是全世界最不負責的爸爸!中國爸爸把孩子的養育都推到了媽媽身上!調查顯示,在1988名被調查者中,60.7%認為“現在的孩子缺失父教”,僅有13.0%認為“父教並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誰承擔了更多教育責任?”時,46.9%選擇了母親,28.7%表示“父母均擔”,僅有13.0%表示是父親。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 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