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規劃指導大會發言稿

學業規劃是指為了提高求學者的人生職業(事業)發展效率,對與之相關的學業的進行的籌劃和安排。

具體地講,是指求學者完成文化啟蒙階段(國小和國中學習階段)以後,也就是在決定其職業發展方向的源頭上(一般為國中畢業),通過對求學者的自身特點(性格特點、能力特點)和未來社會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確認識,確定其人生階段性事業(職業)目標,進而確定學業路線,然後結合求學者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家庭情況、學習生活現狀)制定學業發展計畫的過程。

每位學生職業興趣、潛力及天賦以及家庭背景、經濟條件和社會關係等外在條件不同,審時度勢制定適合於個人發展的學習路線,以確保順利完成學業,成功實現就業,極大開發職業競爭能力,實現既定目標。

職業規劃也稱職業生涯設計,它是指一個人對一生的各階段所從事的工作、職務或職業發展道路進行設計和規劃。學業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

為此,特別建議九年級學生在這人生的重要路口科學及時地作出合理的學業規劃,為以後人生的職業發展確定方向,增強職業競爭力。

一、學業規劃的過程涉及自我認同感的建立問題

學業規劃是職業規劃的前戰,是職業規劃的一部分。學業規劃,我感覺是從我國國家的教育改革這個層面上來說的;從深層次來說,學業規劃也涉及到我們國中生髮展的年齡階段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心理話題,就是我們說的自我認同感的建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青少年時期對自己認同感的建立是非常關鍵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的思維還不夠理性,不夠成熟,包括對自身的一些了解,以及社會各個方面的信息都會給他帶來衝擊,因而此時自我認同感的危機感可能很強。如果在這個時候建立一種比較成熟的自我認同感的話,以後不管是他的學業規劃還是職業規劃,以及自己整個人生的幸福感和滿意度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或者說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個人的心理特點,跟學業相關的,會涉及興趣、個性、價值觀等等,下面我從自我認同的角度來談幾種類型的學生,學生對自己的認知和自我認同的建立、了解自我,都是基於他們所認同的自我狀態。

第一類學生,他處於對自己具有成熟的自我認同感這樣的階段。具體表現是什麼樣的呢?我們發現有一些很優秀的學生,他可能從小就確定了自己的高中目標,職業理想,比如有的人會說,我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名律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學業規劃?可能他的父親就是一位很優秀的律師,也可能從其他的媒介獲得了這樣的信息,使得他很堅定地認為自己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律師。也有可能是因為優秀律師品質影響了他,這就變成了他的一個價值觀。那么,要成為律師,需要通過哪些途徑去學習呢?要學好哪些科目呢?我們大家都了解的需要學習語文、英語這樣的科目,以及其他一些社會學類的課程。這類自我認同的建立,往往結合了多年來他對自己學業的評價、父母對他的評價以及老師的評價,這就為他今後進入一所很好的高中、大學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成熟的自我認同感是很好的。

第二類學生處於探索期的自我認同階段。這樣的孩子一直在思考,但是不能確定,因為他的學業上可能會存在些問題,因為他們所獲得的信息顯得比較混亂繁雜。有時候他會想,或者去跟父母討論,將來是上四星級高中,還是就讀五年制大專,或職業院校,未來是做教師還是做別的工作呢?這樣的學校好像適合我,我應該怎么做呢?所以我們說這種類型的學生處在一個探索階段。但關鍵是他在積極地思考,在考慮,而且很積極。

第三類學生,我們稱為盲目的認同。這樣的學生似乎從來不去想這方面的問題,但是他也在學。他學的過程中是怎么做的呢?家長經常說你現在別想那么多,好好學,我什麼都給你準備好,將來選高中,選專業,爸爸媽媽給你選就可以了。這樣的情況下,他可能就處於盲目的狀態,聽從了家長或者所謂的權威的意見,自己就不動腦子了。

第四類學生,屬於認同的混亂。這類學生本身對自己評價很低,覺得自己只能隨波逐流,什麼事情自己都決定不了,可能是他因為長期以來學業上不能令自己滿意,效能比較低,或者有一種無力感。

第一種、第二種都是積極的認知狀態,第三種、第四種都會給自己將來的生活埋下一些隱患。比如第三種狀態——盲目的認同,沒有自己的主見,只能隨大流,別人說什麼好,就盲從別人的做法。結果到處碰壁,處處被動,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什麼事情都要重來,重新開始。第四類狀態根本就不用說了,那樣的學生會覺得命運根本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上,會感覺到自己很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