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讀書會推薦書籍發言稿

作者最主要的觀點,歷史的發展,一定代表著某種進步,而不是與今日類似的重複。我們現在有兩種代表發展(此處不一定是進步)的模式,一種是從0到1,以美國矽谷為代表的科技進步。一種是從1到n,以中國為代表的,地理區域的擴張、產能的無限激增。對於推動歷史的進步,作者認為,一定是技術更加重要。他的直接假設就是,如果沒有科技的進步,類似中國這樣的產能擴張、無限複製,就能源角度考慮,也是不可以支撐的。

這背後涉及到對未來的預期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以及對自己的信心是樂觀的還是悲觀。按照這兩個維度,可以分成四個維度。樂觀者歡迎未來,悲觀者恐懼未來。當下的美國是不可預知的樂觀,而中國是可預知的悲觀。

可預知的悲觀認為:未來可知,但因為會黑暗,所以必須做好準備。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擔心中國會“接替”(take over)全世界,而中國是唯一一個擔心自己不會的。因為中國起點低,要迅速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無限制地copy西方有用的東西。

美國對未來的認知由“可知”變為當下的“不可知”,但依然是樂觀的。不再是花費很長的時間建造一個產品,“不可知樂觀”者不停地“重新組合早已經存在的事物”。銀行家通過重新組合已經存在的公司資產結構而獲利。律師解決舊事務的問題,或者幫助其他人最佳化他們的事物,而獲利。私人投資者和諮詢人員不從事新業務,而是通過不停地、程式化地發揮原來舊的事物,擠壓出額外的效益。

如果沒有在某些事物上的堅持、執著,沒有忽視當下利益的堅持,不相信未來一定會有好的回報。那么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是可怕的,也是缺乏創新動力的。這有很多中國社會當下的影子,這背後涉及到社會的價值觀、學校的教育體系,涉及到“成王敗寇”的蓋棺定論等等。這樣的觀點,我們在提作為大國、強國的時候,感到一絲絲汗顏。更讓我們對改變的可能性感到絲絲無奈、甚至恐懼。這就是這本書對我最大的震撼。

這本書的內容像我開始說到的,很宏大,又因為我看的是英文版的,因此,很多內容還是渾淪吞棗,理解不到位的。我自己還需要進一步深度,也大力推薦各位,無論是創業者、投資人,還是面臨人生選擇的我們,都有很好地提醒。

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精彩大學從讀書開始
“中華魂”放飛夢想讀書報告會講話稿
國小“讀書活動”研討會討論稿
國小生畢業演講稿:我讀書我快樂
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三月春光好讀書
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上的發言(科學發展觀)
讀書會發言稿(綠色食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