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三級幹部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隆重召開全縣三級幹部大會,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市第六次黨代會、市人大六屆一次會議和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回顧總結XX年工作,部署XX年各項工作,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開拓創新,務實奮進,推動全面崛起、建設幸福龍川。剛才,我們對在去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獲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祝賀!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XX年工作簡要回顧

XX年是我縣實施“xx”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縣、鎮、村集中換屆年。一年來,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緊緊圍繞建設“富裕、人文、和諧、秀美”龍川這一目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認真落實“xx”規劃,深入實施“四化”並舉和富縣強鎮戰略,以36項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紮實開展“園區建設效益年”、“縣城品位提升年”、“新農村建設推進年”、“旅遊產業服務年”主題活動,全面加快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圓滿完成縣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把握主題主線,全縣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指標實現新增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增長  %,地方財政收入  億元,增長  %,三大產業占比由XX年的  最佳化為  。其它經濟指標也都完成預期目標,總體經濟形勢比年初預想的好。園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園區建設效益年”活動紮實開展,“2+2+4”工業園區總控制規劃面積達54.9平方公里,已開發建設面積5.79平方公里,產業轉移的接納能力不斷提升。深圳南山(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保牌爭位攻堅戰成果明顯,園區供水、交通、供電、污水處理等配套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幸福工業新城征地拆遷等規劃建設工作按預期推進。寶龍、寶塘等工業園區功能日臻成熟,產業接納和服務發展的水平不斷提升。項目建設和產業培育取得新進展。景旺二期、宗德電子、明俊知青村等項目建成投產,塔西溫泉、霍山景區二期開發(入園的其他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規劃建設進展順利。目前入園項目達49個,電子、製鞋、醫藥、建材等支柱產業初具規模,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形成。XX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90億元,增長20.5%,完成工業增加值47億元,增長22.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175億元,增長20%,工業增加值53億元,增長17%。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全年落實內資項目28個,契約總額61942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20284萬美元。組織參與各類展銷推介及招商活動,取得較好成效,陸續落實了海外華人園、風能發電等一批重點項目,為加快發展積蓄了後續力量。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縣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7家,省級現代農業園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79個,農業產業化程度明顯提高,榮獲“全國糧油糖高產創建先進單位”,全縣完成農業總產值  億元,增長  %。旅遊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旅遊產業提升年”活動紮實開展,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珠霍旅遊專線公路工程,加快推進佗城景區景點的改造,特色旅遊資源得到有效挖掘,文化游、生態游、休閒遊等現代旅遊產業體系初步形成。金融保險、中介信息、商貿流通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XX年實現第三產業產值  億元,增長  %。鎮級經濟發展邁出新步伐。認真貫徹落實全市“富縣強鎮”東源和源城現場會精神,紮實推進富縣強鎮戰略,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廣大村居民的

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進一步最佳化發展布局,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大力打造特色專業鎮,推動鎮級經濟快速發展。XX年,來自鎮一級稅收1.01億元(老隆鎮除外),占全縣稅收總額的25%。

(二)紮實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新加強。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的“1·2·5”基本公路網路改造建設全面推進,g205國道園區段一級公路升級改造和s227省道龍母至老隆段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高質量完成東江大橋維修加固工程,新增農村公路建設里程105公里。城鄉電網改造加快推進,現代能源體系基本形成。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縣城品位提升年”活動紮實開展並取得顯著成效,認真實施《龍川縣城總體規劃(XX-2030年)》,打造東江上游明珠城市構想紮實推進,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0平方公里,一大批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建成使用,縣城東江東岸防災減災工程加快推進,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輻射帶動功能顯著增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不斷加快,麻布崗、鶴市等中心鎮規劃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小城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農村人口由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由農村向城鎮轉移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推進年”紮實開展,農村文化、衛生、體育、飲水、安居、生態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建成使用,城鄉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