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三級幹部大會上的講話

著力構建現代旅遊產業體系,加快旅遊產業化進程。鞏固“旅遊產業提升年”活動成果,進一步加大佗城、霍山、塔西溫泉、鹿湖禪寺等重點景區開發力度,加強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掘和利用客家古邑特色歷史文化資源,加大旅遊宣傳推介,加強旅遊服務管理,提升旅遊品位,著力構建以觀光、養生、文化為主體的現代旅遊產業體系,加快推進創建廣東省旅遊強縣。

2、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加強社會建設。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目的,積極推進“十項惠民工程”和辦好“十件實事”,切實解決好民眾利益問題。堅持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千方百計增加民眾收入。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最佳化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鞏固“雙到”扶貧開發工作成果,繼續抓好農村扶貧工作,建立健全扶貧開發長效機制,推動全社會共同富裕。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健全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全面解決農村低收入農戶住房困難問題,繼續落實水庫移民後扶政策,不斷提升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發展其他各項事業。

加快創建教育強縣,當好全市教育發展的排頭兵。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協調發展。加快鄉鎮中心幼稚園建設,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率。加快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國小和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達99%以上。創新辦學思路,積極與省內外名校合作創辦一所高級中學(市衛校搬遷後),鞏固普高成果,確保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7%以上。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重視特殊教育發展,加快推進標準化特殊學校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研教學水平。積極推進“創強”工作,在完成去年6個鎮申報廣東省教育強鎮的基礎上,新增省教育強鎮5個以上。

加快文化建設,當好全市文化建設的排頭兵。紮實開展“文化建設奮進年”活動,認真實施《龍川縣建設文化龍川規劃綱要(XX—2024年)》,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三館合一”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鎮文化站、村農家書屋建設,創建一批社區文化示範點。堅持文化惠民,大力發展公益文化事業,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注重挖掘文化資源,加快發展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事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繼續推進歷史文化遺址和革命史跡保護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快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素質。弘揚“崇文重教、恭儉勤勞、和善純樸、自強不息”的傳統客家人文精神,著力培育新時期龍川人精神,推動文化自覺,加快推進廣東省文明縣城、廣東省文化強縣創建工作。

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和諧龍川。紮實開展“社會建設創新年”活動。大力推進公安“三項建設”,深化社會管理“六項創新”,健全“打黑除惡”等打擊違法犯罪長效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健全綜治信訪維穩中心運作長效機制,加強信息網路監管,完善“公僕信箱”等網路信訪系統,加強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積極回應、解決民眾合理訴求,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社區事務公開,發揮社會自治功能。全面落實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穩定安全生產形勢。強化“三防”工作,健全防災救災減災應急體系。加強應急管理,提高應對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和水平。強化對食品、藥品、餐飲衛生及生產安全監管,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3、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生態文明。

紮實開展“生態建設突破年”活動,大力推進“十年綠化龍川”行動,實施“五大綠色工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大打擊涉林違法犯罪力度,切實保護森林生態安全,完成省級林業生態縣創建工作。加強東江、韓江、楓樹壩水庫等重要水源水質保護和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鞏固中小河流域治理成果。落實“一票否決”制度,淘汰落後產能,鼓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進一步完善縣城地下排污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完成深圳南山(龍川)產業轉移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建設,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加強土地管理,推進節約集約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