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煤廠三年規劃

前  言 xxx選煤廠隸屬於霍州煤電集團xxxxxx,原設計能力為1.80mt/a的煉焦煤選煤廠,主要入洗本礦井原煤與集團公司內部部分礦點原煤。~年入洗能力計畫2.10mt,超設計能力17%。截止上半年已入洗107萬噸,完成年計畫的51.39%,年底有望完成計畫,甚至突破計畫,其能力利用率達預計可達119.91%。但是,隨著本礦礦井資源的變化,以及集團公司內部洗煤系統整體形勢的發展,選煤廠面臨著資源量缺乏、入洗結構調整、洗煤效率偏低、環節能力不適應及整體發展後勁不足等一系列矛盾。為此,根據礦井三年規劃生產能力及洗煤廠的實際情況,對洗煤廠後三年的整體發展進行了規劃,整體規劃從選煤廠可入洗資源量、工藝現狀入手,著重分析了後三年入洗原料煤來源及其可選性,工藝存在的問題及改造的必要性,環節配套改造,投資、成本、產出等,明確的提出了核心工藝改造方案為全重介工藝,進一步完善工藝及其配套系統,提高選煤廠的生產能力、裝備水平和競爭實力,確保選煤廠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章 xxxxxx選煤廠現狀 一、概況 xxxxxx選煤廠是xxx方式合作開發。位於xxxx之間,距霍州市4km,通過地方公路與大(同)運(城)幹線公路相連,有3.828km的鐵路專用線在聖佛車站與南同蒲鐵路接軌。選煤廠設計年入洗能力180萬噸,屬煉焦煤選煤廠,現行工工藝採用跳汰三產品、煤泥濃縮浮選、尾煤壓濾回收。目前,入選原煤除來自本礦礦井1#、2#、10#、11#原煤外(入洗比例40%),還包括集團公司xx2#煤、xx10#煤、xxx2#煤、xx2#煤、xx2#、10#煤等(入洗比例60%),生產產品主要包括8--11級1/3焦煤和肥煤。 二、原煤系統 選煤廠原煤除來自本礦斜井和平峒,大部分入選原煤來自本集團公司內部附近其他礦井。斜井通過皮帶運輸;平峒通過1t礦車運輸,同兩個翻車機房受煤,每個翻車機房下各設有一個緩衝倉。內部調煤通過汽車運輸至儲煤場,推土機送入受煤坑,經回煤暗道進入原煤準備系統篩分、破碎處理後進入原煤配煤倉,配煤倉下設有自動配煤系統。現選煤廠儲煤場包括113煤場(XXm2)、228煤場(XXm2)、101煤場(XXm2),配煤倉為3個φ12m、各倉容量1300t的圓筒倉。 原煤準備為雙系統,設有預先篩分、選擇性破碎、手選、塊原煤破碎等生產環節,能夠滿足生產要求。 三、工藝系統 原設計生產工藝採用0—50mm原煤脫除煤泥後跳汰主洗、中煤重介鏇流器再洗、煤泥濃縮浮選、尾煤壓濾回收、洗水閉路循環的聯合工藝流程。其中:跳汰為雙系統;中煤重介再選系統自1989年試生產以來,一直未能投入使用。後經改造,現行生產工藝採用不分級跳汰、浮選聯合工藝流程。另外,設計採用選前脫泥作業由於跑粗原因,實際生產中只把該作業改為跳汰分選前預先潤濕和輸送用。同時針對浮選入料灰分投產後超過設計一倍(原設計17.5%,實際35%),浮選精煤無法達標的問題,對浮選工藝進行了改造,將原一段浮選改為一段粗選二段精選工藝。 四、儲裝運系統 選煤廠現有6個φ12m、各倉容量1300t的圓筒精煤倉,倉下配有自動配煤系統,3個φ12m、各倉容量1300t的圓筒中煤倉。並設有精煤裝車站和中煤裝車站各1個。 五、供配電和自動化 1、電氣系統 目前選煤廠使用bfc型低壓配電屏,屏內主要元件dzx10系列斷路器(飛弧距離大)和cj10系列交流接觸器(已淘汰),不適合在單元組合配電屏中使用。現場觀察,各電氣元件安裝距離偏小,各單元之間和屏與屏之間無可靠隔離。一個迴路發生故障時,不能可靠分斷故障迴路而造成整個單元電氣元件燒毀,甚至波及整塊配電屏和相鄰屏,造成更多的電氣設備損壞,影響配電系統安全正常工作。 2、自動化 選煤廠設有以plc(modicon984系列)為基礎的集中控制裝置。現橫塊區有損壞,集控裝置處於帶電停運狀態。其他自動化包括:跳汰機採用數控風閥控制,並設有自動排料裝置;原煤精煤倉下自動配煤系統;501精煤皮帶zz-89型線上測灰儀自動檢測。 六、~年選煤廠生產能力計畫 ~年入洗原煤計畫210萬噸,超設計能力17%;生產精煤計畫103萬噸,同比增幅29%;外運總量149萬噸,同比增幅%;各指標情況見表1。   ~年洗精煤及副產品生產計畫 表1 第二章 煤源、煤質及可選性分析 一、煤源概況 1、煤源 ~--~年預計入洗煤源主要包括本礦井生產的1#、2#、10#、11#原煤和集團公司內部調撥原煤,由於李雅莊選煤廠、回坡底選煤廠的相續投產,內調原煤相對困難,資源不足,預測只能調xxxxxx礦2#、10#原煤。截止~年6月末,本礦礦井剩餘可采儲量1550.2萬噸,圈定可采儲量1557.2萬噸。礦井產量規劃~年80萬噸、~年120萬噸、~年150萬噸,分井口、分採區的礦井三年產量規劃見表2。   礦井三年(~--~年)產量規劃 表2 內調煤(暫定為xxxxxx礦井)可調運量能確保每年100萬噸。根據資源可采產量確定選煤廠三年入洗能力見表3,其中:10#原煤入洗比例達 %;11#原煤入洗比例達 %;1#2#原煤入洗比例達 ;11#原煤入洗比例預計達 % 選煤廠三年(~--~)入洗量規劃  表3 2、煤層特性 入洗原煤以1/3焦煤為主,有時也有偏肥煤。本部礦井可採煤層

主要有:1#、2#、5#、6#、9#、10#、10下#和11#煤。目前,礦井開採煤層為1#、2#、10#、和11#煤,其中上組煤1#、2#屬中灰低硫煤,下組煤中除11#煤硫分較低外,6#、9#、10#煤中含硫含量較高,硫分賦存狀態以硫化物硫和有機硫為主。 二、煤質及可選性分析 ㈠各礦點煤質及可選性 1、xxx2#原煤 根據白龍2#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4:白龍2#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2#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 2、xx10#原煤 根據白龍10#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5:白龍10#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10#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 3、xx11#原煤 根據白龍11#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6:白龍11#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11#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 4、xxxxxx2#煤 根據xxxxxx2#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7:xxxxxx2#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2#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 5、xxxxxx10#煤 根據xxxxxx2#原煤大樣資料分析結合日常生產技術檢查得表8:xxxxxx2#原煤浮沉試驗綜合結果表。本礦礦井2#原煤粒度組成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級別理論分選比重偏高,9級1.55、10級1.60、11級1.65,可選性較好。 從上述各煤層的性質分析看,各點原煤可選性差異較大,分選比重和產率相差很大,實際生產中應以配煤入洗為主,以便綜合利用資源,達到最佳分選效果。 ㈡綜合煤質及可選性 根據近幾年配煤入洗的配比和各煤層資源情況,本規劃預計各來煤比例:1#2#原煤占  %、10#原煤占 %、11#原煤占 (11#原煤單洗100%)。根據配比得入洗原煤浮沉組成表9(預計組成情況)。 入洗原煤綜合浮沉組成 表9 由浮沉組成情況可知:主導級為 密度級,產率達 ,其次為+1.8密度級,產率達 %,說明可見矸較多。綜合1.3~1.4密度級分析,產率達34.81%,本級灰分達  %,說明入洗原煤內灰較高,生產低灰精煤的可選性較難。繪製可選性曲線,當精煤灰分要求9.5%時,其理論分選密度為  kg/l,±0.1含量達  %,可選性為 。當精煤灰分要求10%時,其理論分選密度為  kg/l,±0.1含量達  %,可選性為 。當精煤灰分要求10.5%時,其理論分選密度為  kg/l,±0.1含量達  %,可選性為 。 第三章  工藝系統規劃及環節改造 一、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㈠工藝方面 1、從煤質指標、生產技術指標、產品指標,結合精煤最大產率原則及最大經濟效益的取得的角度考慮,現行生產工藝存在以下問題: ⑴、目前入洗原煤煤質變化大,末煤含量大大增加,跳汰機分選效果變差,從近幾年的生產指標來看,中煤帶煤損失較高22-25%,矸石污染>8%,精煤損失大,影響了選煤廠的經濟效益。 ⑵、11#原煤灰分在29-35%範圍內,屬較高灰分,-13mm級原煤含量近60%,原煤易碎。煤泥含量達15%左右,含量適中,其中浮沉煤泥占本級含量2-3%,原煤不易泥化;-1.40密度級含量40-45%,灰分9.65%-9.90%,矸石含量20-30%,矸石含量較高。從其可選性來看,11#煤精煤灰分10.5%時,δp±0.1=48.3%,理論回收率為58.83%,屬極難選煤。採用跳汰工藝,很難生產9-11級精煤,精煤產率無法保障,若單獨入洗11#原煤,則精煤產率僅為28-33%,產率極低;若與2#、10#原煤混合入洗,則由於煤質性質的不同,影響精煤最大產率的取得和產品質量的穩定。 2、洗煤廠工藝現狀 洗煤廠原設計工藝流程為跳汰主洗-中煤重介及濃縮浮選工藝流程,設計工藝上包括中煤重介再選系統,共有機電設備 台,投入  萬元。現在淨值  萬元。由於設計時間為1984年,當時重介質鏇流器洗選工藝不十分成熟,設備可靠性、適應性較差,投產後一直沒有套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⑴、原設計工藝中,生產產品包括1#(8.16%)精煤、2#(10.85%)精煤、中煤和矸石,其中:跳汰中煤產率26.49%、灰分26.78%,經重介分選、脫介、脫泥後,2#精煤產率8.29%、灰分10.85%,中煤產率25.32%、灰分34.65%。 實際生產中,隨著原煤條件及洗選產品結構的變化,現洗煤廠生產8-11級精煤,副產品中煤產率20-23%,灰分達30-35%,熱值為4200-4800大卡/kg,灰分較高,已無必要進行分選即可排放,否則重介分選後,其中煤灰分將大於45%,只能作為矸石排放,精煤灰分達15%以上,其產品數質量關係如下表11:   入洗原料及加工費: 60萬噸/年×11元/噸+60萬噸/年×780元/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