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青少年心理問題早已引起團市委的重視,XX年,團市委成立了哈爾濱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為我市青少年緩解心理壓力、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馬家爵事件發生後,大學生乃至整個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為了進一步了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年11月至12月,團市委成立專門調研組,以問卷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就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課題組首先在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隨機選取了100名在校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並對他們進行了個性成熟度測評。課題組共發放問卷100份、個性成熟度測驗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88%。隨後,又分別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心理輔導教師、團委書記和哈爾濱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張大生進行了個別訪談。課題組經過綜合分析調查問卷與個別訪談情況後得出結論:在哈爾濱市青少年當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和解決,已經成為影響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強勢誘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

1、對“健康”的認識尚不全面。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一詞全面含義的詮釋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身體疾病和症狀,而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也就是說,健康不僅是一種身心狀態,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三種因素的統一體,而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獲得整體健康的核心與支柱。然而,調查顯示,仍有10.9%的被調查者認為“身體健康就是真正全面的健康”(見表1)。

表1:您認為一個人全面的健康應是什麼?

項目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有效百分比(%)

10.9

17.4

71.7

2、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弱化。青少年階段是人生心路歷程中最為躁動不安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青少年無論在生理上或心理發展、社會適應等方面都要經歷巨大的變化,擺在他們面前需要面對的,不僅是學習、交往、發育、升學、就業等自身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同時,還有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轉型給他們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與考驗。一方面,強烈的自尊心與過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們幻想一切順利、事事成功;另一方面,在越來越實際的現實面前,他們又面臨著各種壓力,要承受各種困惑、煩惱、挫折、憂傷乃至不幸。處在這種現實中的青少年,面對挫折和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擊,部分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承認自己經常伴有焦慮不安、精神抑鬱、冷漠、恐懼、易怒、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症狀(見表2)。

表2:請選出您有過的下列行為?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時常焦慮不安

4.7

恐懼

3.3

神經衰弱

3.3

精神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