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競賽與民眾性技術創新活動

1991年,市總工會在“質量、品種、效益杯”活動中,舉辦了聲勢浩大的“成都市首屆職工崗位技術大賽”,將全市的職工技術比武活動推行了前所未有的新潮。全市共有787個企業38.83萬名職工投入了民眾性的崗位技術練兵活動,223個企業舉辦了267期技術培訓班,針對主要工種培訓了45800名等級技術工人。全市各系統、各單位共舉辦技術比賽510次,經過層層選拔,1266名職工參加了市級技術大賽的預賽,產生出426名選手參加12個工種的決賽,首屆職工技術大賽組委授予116名職工為“成都市技術能手”稱號,授予47個單位“成都市崗位技術比武先進單位”稱號。這次大賽不僅推動了經濟發展,提高了職工技術水平,使全市工人階級的優良傳統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同時,也摸索出了在新形勢下開展民眾性技術練兵比武活動的經驗,為下一步在全市開展“學科學、學技術、愛崗位、當能手”活動起到了一定導向作用。

199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深化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中,市總工會廣泛動員和組織職工深入開展了以“效益優勝標”為主的三大主體競賽活動。

全市2025個企業33萬職工開展了競賽,90%的工業局,19個區(市)縣和各產業工委都相繼組織了各類競賽活動。市總工會對35戶重點企業,6個行業(地區)對競賽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召開了研討會,對新形勢下的勞動競賽提出了對策,使競賽的內容由8個領域擴展到13個領域。全市以“短、平、快、靈、活、精”為主要形式的競賽活動達66種,勞動競賽在新形勢下煥發了生機與活力。通過競賽,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408.18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全市提前一個月完成生產任務,重點考核的150種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為93.94%,優質產品產值率為34.03%,比上年上升7.48%,試製和開發新產品679項,投產率達70.5%,全年共增產增收2.85億元,節約節支9075萬元,分別比1991年增長0.22億元和175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的增長。

1993年,市總工會根據企業資金短缺,交通能源緊張,原材料缺乏的狀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廣泛動員職工開展了“上台階、創水平、增效益”勞動為主線的系列民眾生產活動。在競賽活動中,各企業全樹生產經營的重點、難點採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民眾,多次掀起了競賽的高潮,市政府表彰25個“利稅務局大戶”,15個“扭虧為盈虧增盈大戶”,11個“節能降耗大戶”。該競賽活動為推動企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1994年,市總工會和市經委圍繞企業經營機制,認真貫徹把經濟建設的重點轉移到依靠科技建設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的方針,按照市上的統一部署,開展了民眾性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革新活動,全市職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議項目10.2萬件,實施4.2萬件,創經濟價值1.03億元,其中創價值在10萬元以上的重大項目達81項,從市總工會和市紀委按《條例》對成果進行評選,評選表彰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67項。

1996年,為實施我市“xx”計畫和XX年遠景德鎮規劃目標,市總工會在全市企業中組織和發動廣大職工開展了以“學技術、當能手”為主題的崗位練兵技術培訓活動和“三提高、兩降低、扭虧轉盈”,創先進勞動競賽活動,各基層單位廣泛動員,認真組織使兩次活動順利開展,並取得了實效。97年初市政府表彰了勞動競賽先進企業100個,優秀工人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