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習慣養成教育活動方案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養成教育做起來不可能轟轟烈烈,但是它的質量確係學生們將來的生存和發展,我校將在養成教育中,少一些空談,多一些落實,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培養,從點滴做起,用我們的努力,來完成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在新的學年裡,我們將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紮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一、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內容

(一)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細化目標: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3、自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5、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6、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譁。7、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8、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9、集合做到“快、靜、齊”,集會守紀律,觀看比賽文明喝彩。

(二)誠實守信的習慣

對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人格力量”。

細化目標: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3、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三)尊重他人的習慣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 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

細化目標:1、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2、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3、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4、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5、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四)守時惜時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小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

細化目標: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2、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3、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完成。4、做事有計畫,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習慣

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 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

細化目標:1、聽從父母、老師的教誨,不頂撞父母、老師。2、體會父母、長輩的艱辛,主動給老人洗腳、捶背、夾菜等。3、主動替父母乾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4、孝敬父母,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5、要尊重社會各行各業人員的勞動。

(六)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細化目標:1、愛惜學習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劃,不隨便撕扯作業本。2、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買零食、玩具等。3、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4、節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後隨時關緊開關。5、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亂寫亂劃亂貼。勞動工具要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