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點

2011年既是中國經濟社會面對嚴峻考驗的一年,不明朗經濟前景的密集疊加,也預示著社會風險依然較多;2011年也是各種“紀念日”雲集的一年,尤其建國60周年大慶活動舉世關注。因而人事勞動社會保障領域不可避免地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我區人勞社保局工作既要體現黨和政府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增強區域綜合實力的信心,也要反映我們應對公共危機的處置能力。新的一年,對我們來說是責任更重、壓力更大的一年,但也是機遇多於挑戰的一年。因此,我局2011年的工作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把就業創業工作擺在關注民生的首位,努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就業創業體系,切實解決不同群體存在的“就業難”、“創業難”問題;以“五費合征”(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五種社會保險捆綁徵收)為創新項目,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做到各險種“應保盡保”,逐步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嚴格機構編制管理,規範人事管理,努力實現人才人事工作的社會公平正義;堅持服務為先導、協調為重點、監察為手段、仲裁為保證,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積極維護勞動關係雙方合法權益;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切實加強機關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幹部隊伍,精心打造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節約型、公廉型機關。 

2011年主要工作的目標。新增就業崗位  個。幫助“80後”大學畢業生實現就業 人,其中政府提供就業崗位 個,大學畢業生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共  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 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  %以上。新增養老保險參保  人,新增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  人,新增工傷保險參保  人,新增失業保險參保 人。生育保險、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明顯增加。加強和諧勞動關係建設。勞動監察、勞動仲裁、工傷認定案件結案率96%以上,勞動契約簽訂率95%以上,勞動關係雙方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勞動保障領域不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區人才庫入庫人才總量  萬人以上。全年舉辦大型人才交流會  次;完成專業及複合型技能人才培養 人,其中技師  人,完成技能培訓和考核鑑定 人。 

一、把就業創業工作擺在首位,切實幫助各類困難群體解決就業和有志之士投資創業難題 

就業是家庭收入的基本來源,保證每個家庭都有一人以上實現穩定就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民生問題。2011年就業工作的總任務是深入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體系,抓好多項促進就業政策的落實,促進充分就業、穩定就業。創業是就業之基,創業是財富之源。2011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服務支持全民創業的工作力度,以創業帶動就業,在用足用活小額擔保貸款資金的前提下,動員社會力量設立民間投資融資擔保機構 家。

(一)完善城鄉統籌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庫,充實智囊團(創業專家指導團),增加人力資源的保障能力;加大信息網路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快建設城鄉互通的就業服務平台;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人力資源市場;採取多種措施,努力做好就業創業推介服務。

(二)開展就業創業培訓。提供就業創業諮詢和培訓服務。全年舉辦就業培訓班 期,創業培訓班  期。

(三)切實提高就業指導、就業培訓和就業服務的社會效益。著重開展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操作技能和工作適應性培訓,繼續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和下崗職工技能培訓力度,注重培訓質量,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拓展就業渠道,減少因求職者勞動技能、自身素質等條件不能適應企業工作崗位要求而造成的結構性失業,努力緩解勞動者“技能就業難”和企業“技工挑選難”並存的矛盾。

(四)加大對就業創業困難群體幫扶力度。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就業援助力度,繼續做好“零就業家庭”的動態幫扶服務工作,鞏固已基本消除“零就業家庭”的成果。把幫助“80後”大中專畢業生和返鄉農民工解決就業難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開拓創新,積極做好返鄉大學生和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五)積極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發揮政府主導就業的職能。鼓勵和支持各類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為社會提供公益性的就業崗位。 

二、實施“五費合征”創新項目,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 

以建立全覆蓋的社會保障制度為目標,實施“五費合征”創新項目,統籌各項社會保障事業協調發展,努力做到各項社會保險“應保盡保”,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一)全面推行“五費合征”的社會保險費征繳辦法。合理調整各項社會保險費費率,爭取確定綜合費率,簡化和完善征繳程式,進一步擴大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的覆蓋率。繼續做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做到“即征即保”,適當提高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