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教師發言稿:數學教師家長會發言稿

四、讓孩子學會感恩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作為家長,應該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讓他體會到你的艱辛、你的不容易,你為了他做了哪些付出,都應該讓他知道,讓他學會感激你,心疼你!讓他學會感恩!這樣比較容易激起他發奮學習的鬥志。這不正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五、聽故事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出類拔萃,那么做父母的該怎么對孩子實施教育,才能讓孩子成才呢?聽完下面的故事,大家也許能從中受到一點啟發。

中學生國際信息學金牌得主——李申傑的家教故事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成功家教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優秀中學生代表,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李申傑。

李申傑出生時正值猴年的農曆新年,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請舅舅給取名:申傑,希望他成為同齡人中的俊傑;後來李申傑終於不負眾望,1996年作為中國隊年齡最小的參賽隊員,從布達佩斯捧回了第8屆中學生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和李申傑家熟悉的人都說,李申傑的成功是一個奇蹟,他既無家學淵源,又無優裕的生活學習條件,電腦也只學了短短5年。李申傑成功的奧秘在哪裡呢?

(一)媽媽雖然只有國中文化,可說的話句句在理

幼時的李申傑跟所有的孩子一樣在媽媽的懷裡學數數、學認字,所不同的是和吃零食、買玩具相比,他對到書店買書有著更深厚的興趣。李申傑的母親是一校辦工廠的工人,10年動亂耽誤了她的學業。看著兒子對書的摯愛,她深感欣慰,每個月都精打細算,省吃儉用,從很少的家用中擠出一部分錢為申傑買書。在這個普通的家庭里,油漆斑駁的***中最顯眼的就是摞滿書籍的書櫥。

“孩子,老師比媽親,媽只能給你吃穿,是老師教給你知識,讓你長大後有出息。爸媽文化都不高,不能輔導你,你在學校一定要認真學,仔細聽,不要浪費時間。”上國小時,媽媽常常這樣叮囑小申傑。李申傑從一開始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國小五年級時,李申傑被推薦到南京市鼓樓區少年電腦班學習,只學了半年就在市電腦比賽中獲第一名,國小畢業又被保送到省重點中學南京金陵中學。接二連三的榮譽使年僅12歲的少年有點飄飄然,這時母親的話又像警鐘一樣在他耳邊敲響,“傑傑,你被保送上重點,是因為你在電腦方面有特長,真要考的話你不一定能考上。記著,不管是兔子還是烏龜,謙虛謹慎的人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頭腦冷靜下來的李申傑很快恢復到原來狀態,在這之後的20多次省市電腦、數學大賽中不斷得獎。

(二)籌錢買電腦,申傑至今難忘那一幕

1992年,李申傑第一次參加南京市電腦比賽,初試通過後,父母拿出全部積蓄為他買了一台中華學習機配上驅動器,1300元在當時相當於他們夫婦倆半年的工資。

隨著電腦學習的逐步加深,學習機已不能滿足申傑的需要。“要是有一台真正的電腦就好了!”申傑常常這樣想。不過,懂事的申傑深知自己的家境,他沒有向家裡開口,而只是更加珍惜有限的上機機會。每天放學,為了有更多時間上機操作,他啃饅頭、喝白開水。休息天也是一有機會就去有電腦的同學家練習。知子莫如母,看著為電腦而痴迷的兒子,申傑的母親一陣陣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