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教師發言稿:數學教師家長會發言稿

那時申傑的父親因單位效益不好,已3年沒拿工資,一家三口全靠媽媽每月二三百元的收入,並且其中有1/3要拿出來給申傑買書、交輔導費和培訓費,況且只有14歲的申傑,營養也是不能缺的。怎么辦?只有借錢。叔叔、舅舅、姨媽都來了,大家鼎力相助,一台價值4000多元的386電腦終於抬回了家。至今,申傑仍忘不了那一天,全家像過節一樣,有淚不輕彈的小小男子漢眼中噙滿淚水,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報答所有愛我的人。直到今天,這台電腦依然是他家中最值錢的東西。

(三)對清貧的家,申傑有著更多的依戀

從匈牙利載譽歸來的李申傑,在外面參加了大大小小熱熱鬧鬧的慶功會,而他的家裡卻平靜如常——父母沒有給他什麼物質獎勵。

多年前申傑的母親就給一家三口定下任務:爸爸開好車,媽媽上好班、做好家務,傑傑把學習搞好。所以申傑從小就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懂事的申傑從不向父母提出任何非分的物質要求,每月零花錢他也從不亂花,攢到一起,學校要交一些費用時就可以不向家裡要了。實在不夠,他總會先問媽媽,家裡有沒有錢,每每遇此,申傑的母親都含著眼淚說:“傑傑,以後別這樣問,你問得媽媽心酸,只要你好好學習,媽借錢也願意。”

她還時常對申傑說:“媽媽不和別人的媽媽比,我不要金項鍊、金戒指,我只要我兒子有點出息。我現在吃的苦比當年在農村插隊時少多了,只要你好好學習,媽再苦也不覺得苦,因為苦中結出的是個甜果子!”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李申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次春遊、秋遊,母親總想給他買點飲料什麼的,可申傑卻說:白開水最好,又能解渴又能洗手。被選入國家集訓隊去北京集訓前,媽媽要給他買套新衣服,但申傑堅決不要:“去比賽又不是去比哪個穿得好。”孩子越懂事,做媽的心裡越不好受,申傑的母親常說:“傑傑,你生在我們這個家真是虧了你了,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在物質上家裡能給你的真是太少了!”“那不一定,我如果生在條件好的家庭還不一定能成才呢。”申傑的話讓母親的心得到一絲寬慰。俗話說:家貧出孝子。李申傑對這個清貧的家有著更多的依戀,當申傑載譽歸來時,清華大學許諾,申傑高中畢業後可以免試入學,這是多少少年學子夢寐以求的事呀!可申傑卻說:“如果能在南京上大學更好,我不想離開家。”

六、(評)教育孩子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不可能失敗了從頭再來!所以我們要緊緊抓住現在。李申傑的父母以自己人格修養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成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受教育的環境,並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尊重知識、尊重老師,諄諄叮囑孩子:“老師比媽親,媽只能給你吃穿,是老師教給你知識。”他們對待工作認真、嚴謹,說的話句句在理:“不管是兔子還是烏龜,謙虛謹慎的人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他們的經濟收入不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擠出一部分錢為孩子買書,不惜借貸為孩子購買電腦。良好的家風培養了孩子刻苦好學、奮發向上的精神,讓孩子養成了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最可貴的財富,是幫助孩子走向成才之路的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