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革建議書

第三階段:——建立運作系統:即建立各個部門的工作流程系統。

如果沒有辦法整套地開始操作,先把各個部門裡面的職責範疇、管理項目,許可權劃分,及各生產部門的工序標準先制定好,讓這個部門內要做的一些事情能夠快速有序地運作。但處理問題千萬不能一下操之過急,解決事情要分先後緩急,現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先解決緊急的大部分問題,一般緊急問題大部分是事後的;到了第二步,是開始解決事中的問題,就是現在所發生的問題,現在的問題如果解決了,那就可以避免發生未來遺留的問題;接下來第三步,就是堅持落實執行。是建立一個快速運作,能夠讓命令下去、能夠讓每一個部門按作業流程去做該做的事情,並做到位的流程系統。

第四階段:——建立共同願景。

公司的一層到二層的高層團隊一起擬定未來的發展計畫,經過一番市場考察和結合本公司的實力分析,制定出一系列的計畫項目與方案,把它形成書面化形式,大家朝這個計畫為目標共同作出努力。

計畫方案可圍繞三個問題去構想:

1、 下一階段怎樣改造?

2、 希望改到什麼程度?

3、 希望最終呈現什麼結果?

第五階段:——調整公司組織架構。

按照未來的願景計畫與目標,組織架構怎樣調整呢?

1、 共同討論:經過前三個階段後積累了影響力和信心作為推動力。

2、 找出誰真正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誰是支持公司改革者的人?

4、 把有能力的人整合到核心團隊來或安在各部門重要的崗位上。

5、 有能力有意願的人,讓他們當改革的主力;

6、 有意願沒有能力的人,看是否有再培訓的機會,如果他們有意願學,也有潛力,讓他們再加於培訓,讓他們變為有意願有能力的人。

7、 有能力沒有意願的人,可能是過去遺留下來的受到挫折、創傷,理論上這種人經過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時候,都已經加強了這種動力,萬一他的意願還沒有拉高,必須一一去做深度的會談,會談後如果可以解決就把他們拉入到有意願有能力的隊伍中,萬一不能只好作其他的安排。

8、 沒有能力也根本沒有意願的人,那么只好作忍痛放棄了,絕不能讓這種人留在公司影響其他人的士氣。

總結:國內一些企業家在“人員流程”上的缺失表現為:1不具備挑選人才的能力;2缺乏對人才的信任;3不注重也不開發他們的價值(沒有價值,也不拿掉)。如當我們在作組織架構調整時,主要是找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去。當然,在做組織調整之前,必須規劃公司必要的人力資源,這點比任何都重要。

第六階段:——建立起各部門的職能責任制度。

如果一開始就做第六階段,公司一定會發生混亂,這是企業管理學上的邏輯性規律。因為這個時候有太多問題沒有排除,出了問題他們會互相推卸說很多事情不是我不願意解決,是那個部門的問題,是上層的問題,他們會四處作怪。可是經過前期這一些積累,他們到這裡已經積累了某些的信心,而且公司把百分之七八十現狀的問題都解決得差不多了,所以對部門而言,現在又換了一個新的狀態,那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也許他不一定是新官,但是經組織改造之後,大家總是有一種動力,希望好好的乾一番,這時我們可利用這種動力的餘威,能夠讓整個部門的日常運作體系成熟化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