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教學改革成果心得

幾年來,我們將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成果及時套用到教學實踐,使得改革後的課程特色鮮明。

1.全方位的深度校企合作辦學。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工程系分別於xx年、xx年、xx年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辦學協定,為公司“訂單式”培養軟體技術專業人才。雙方進行共同編寫教材,兼職教師呂軍主編教材《軟體項目綜合實訓(.net篇)》,由我校教師教授主審;公司負責培養雙師型教師和派遣軟體工程師到校任教及師資企業素養的培訓,公司負責學生赴公司進行實踐培訓及畢業生的就業安排。

2.積極拓展校外實訓基地,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新模式。進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探索“2+1”教學模式。已建立了4個實習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已具規模。突出套用性操作的實踐,所選內容與企業運用接軌,實用性強,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能力。學生進行真實職場環境的實訓,學生反映效果良好。

3.大量採用案例式教學和項目教學。組織編寫了實驗實訓大綱和實驗指導書,組織有實驗案例,重點放在實踐技能的訓練培養方面。在課程學習中,增加了1周學生到實訓基地四川華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工學結合課程實訓的專訓時間,在企業一線的工程師呂軍等人的指導下,學生完成了項目設計、實施,圓滿完成了實訓。

4.聘請的cbe/dacum專家委員會不斷的進行專業和課程建設,保證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及時跟蹤軟體行業企業的崗位技能要求。

5.對軟體技術相關課程實施改革,及時將教研教改成果套用於教學實踐,校內教師出版了《軟體工程基礎》、《面向對象軟體工程與uml》等教材,與企業合作編寫和出版了富有高職特色的教材《軟體項目綜合實訓(.net篇)》,xx年出版的《軟體工程基礎》榮獲xx年首屆四川省高職高專精品教材建設獎。

6.已建有能滿足職業教育教學要求的校內軟體實訓基地。探索和建立了真實生產環境下的工與學運行機制,縮短了校內資源設備與真實生產環境的距離,實現了教室與工廠的有機融合,現有軟體工廠模擬實驗室1個、軟體實訓室1個及多媒體實驗室1個等多個實驗室。

7.建立健全教學基本檔案和各種規章,實行教學環節的全過程質量監控。

8.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建立了該課程教學網站。教學網站為學生獲取資料、模擬練習、提交作業、開展討論提供了方便,同時也為教師交流教學經驗、共享教學資源提供了方便的途徑,成為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製作、更新、完善了《系統設計與分析(uml)》課程的電子教案,加強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實現了網上教學。建立了試題庫,實現了教考分離。加大了課程信息量,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9.與職業技能鑑定相結合。國家信息產業部計算機相關認證培訓及考試方式採用與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工程系定向課程教學相結合方式進行,即在定向課程日常教學中融入相關認證要求知識點,使學生在正常學習課程之餘,也同時達到相關認證培訓要求;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來獲取職業技能鑑定證書。為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鑑定奠定了基礎,學生通過後續相關課程的學習,可以考取相應的職業技能鑑定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