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要處理好十個關係

五、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至少有兩層意思。

一層是閱讀教學要重視提高學生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以往的閱讀教學,重內容的分析(搞得不好是對文章的肢解),輕對文章精髓的把握,諸如,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語言,揣摩文章的表達。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一遍一遍地、有層次地讀整篇課文,由讀得不大正確到讀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通順,讀得不大有語氣到讀出語氣,讀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此同時,要從有初步的感受到有較深刻的感受,到抓住文章主旨,品味語言的精妙,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另一層是,一篇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第一個整體是指通過自讀自悟,獲得初步感受,並提出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內容的、形式的、寫法的)。這一步很重要,是精讀的準備,也是個性化閱讀的實踐。在此基礎上,抓住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聯繫文章在內容上的、語言上的、寫法上的重點或難點,進入對部分的閱讀。這種解讀力求是聯繫全文的、兼顧內容與形式的(不僅要學生知道寫了什麼,而且知道是怎么寫的;不僅知道哪些地方寫得好,而且知道好在哪裡)。最後,回到整體,要能把握文章主旨,受到情感薰陶,內化文章語言,習得文章寫法,並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或背誦,傳達對文章內容、情感、語言、寫法的理解和把握。

六、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預設,是課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的預先設計。生成,是指在具體教學中,因學情的變化,對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的適切調整,以及在教學中由於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合理調控,產生的有價值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學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師精當的點撥或講解,由於這些資源的出現和適時運用,使課堂閃光,使學生頓悟,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或方法上實現自我建構。

預設是前提,否則就是打無準備之仗。預設,要儘可能符合教材、教師、學生的實際。但是,預設再周全,也僅僅是預設。課堂是師生用武之地,生成是關鍵。生成性教學體現教與學的過程,體現問題解決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問題隨時提出,有感受隨時發表。教師要善於因勢利導,抓住疑點、重點、閃光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認識的火花,從中生成能力、方法、習慣。是照本宣科走教案,還是順學而導注重生成,體現了兩種教學思想和教學策略,也是不成熟教師與優秀教師的試金石。

七、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的關係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針對以往被動接受學習提出的。這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是我們要大力研究、在教學中很好體現的。自主學習的核心是學得積極主動。在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首先應體現在自主閱讀、潛心讀書上。教師在鑽研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沉下心來,認真讀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儘自己之所能,儘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課文讀懂。其次,應組織學生進行有準備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到語言的精妙,領悟到寫法的特點。

與此同時,自主學習與接受學習不是對立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甚至講解。歷史、地理、人物、事件等背景知識,學生限於條件或能力,難以弄懂,如,《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中的“外國租借地”,就需要教師作簡明的、動情的介紹。遇到學生經過討論、交流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就應點撥,猶如畫龍點睛,或使學生提升境界,或使學生茅塞頓開。遇到學生歸納、概括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教師就套用條分縷析的、準確的語言幫助歸納與概括(如,文章主旨、學法、寫法)。當經過啟發、引導,學生還理解不準、不深甚至理解錯誤時,教師就應進行精當的講解。自主學習與接受學習,沒有孰優孰劣,教學中要針對學情,合理運用。

八、精讀、略讀、瀏覽的關係

這是三種閱讀方法,也是三種閱讀技能,它們的目的、功能有所不同。三種方法、技能都重要,都要重視,都應很好地訓練。

精讀,重在培養閱讀理解能力,要對文章從內容到語言到寫法比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習得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略讀,是粗略的、不進行深究的閱讀,旨在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粗知文章大意。瀏覽,指大略地看。除了平時消遣性閱讀,瀏覽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根據需要蒐集信息。精讀,各個年級都是重點,除了讀懂文章,還要積累學法、寫法,並注重閱讀方法向略讀、瀏覽的遷移。中年級開始訓練略讀,使學生讀的速度逐步加快,粗知大意的水平逐漸提升,以適應平日讀書看報的需要,進而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瀏覽,重點在高年級培養。要教會學生有目的地、帶著任務進行瀏覽,要逐漸提高瀏覽的速度,學會一目十行地讀,要培養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以訓練精讀為主,訓練略讀、瀏覽為輔;要有意識地通過整合資源、擴大閱讀量,把精讀、略讀、瀏覽結合起來進行訓練。而在課外閱讀中,略讀、瀏覽就派上了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