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怎樣提高成績

一、  實際分析

好多學生在一年級報名的時候家長就自豪的說,我們的孩子能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了,老師呢也覺得一二年級的數學成績很好提高,可一旦進入了三年級,學生數學成績直線下降。有些學生從此開始對數學充滿了畏懼,有些學生經過調整逐步的適應了數學的節奏,到了五六年級,數學成績又有所恢復。大體上一二年的數學均分都在95分以上,三四年級數學均分回降低到87分,或更低,到了五年級回有所回升,到了六年級基本穩定在90分左右。

那么三年級為什麼一下就成績不好了呢,一是一二年級學生過於相信自己的數學計算而忽略了數學算理的同步提升,二是知識通過一二年的學習萬以內的數已經認識完畢,學生整整開始的是對數的套用,及關於數在解決問題,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中的具體使用。這是算理的延伸,是算法的提煉。而這恰恰是學生和老師們在一二年級沒有忽視的。也就是說三年級是為一二年級的忽視而買賬單。到了五六年級,學生們經過三四兩個年級的對於數學的摸爬滾打。有些東西逐漸熟悉,有了相應的對策,成績自然有回升。而五六年級的知識是三四年級的難度加強,而不是知識跨越,所以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認識能力也漸漸的有所提高,五六年級成績回升是正常現象。

二、 打破怪圈的辦法

首先是從學生角度,作業要有的放矢,有針對性。教師再給學生留作業的時候不能隨便一划拉,叢謀提到某提全做。這樣是不行的。要對作業提前有一個審核,哪些有代表性,會做的學生估計有多少,做著作業的時間大約多長做出一個預測。一般來說作業量不能超過半小時。因為不論是六年級,還是一年級,半小時的正常數學作業量應該在10道套用題,20道計算題,30道判斷題,這個量每日天能堅持絕對已經達到了數學的要求。作業儘量要當天判閱,當天改正,讓學生自己做好錯題收集和三道以上錯題同類解答。

其次,除了作業每天上課了要保證主要內容結束了有5分鐘以上的練習時間,這個一般老師都能達到,關鍵是如何使用這5分鐘,我建議做5道題,做三道100分,四道150分,五道200分,同桌互判,當堂訂正。內容上練習要精練,比如關於相差問題的練習設計

第一層:

選擇正確算式的編號(用手勢表示)。

1.同一種腳踏車,第一天賣出8輛,第二天賣出的比第一天多2輛,第二天收款1500元。每輛腳踏車多少元?

(1)1500÷2  (2)1500÷(8+2)

(3)1500÷(8+2+8)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畫圖分析,進行選擇。在作出正確選擇後,教師繼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①若選算式(1),應怎樣改變條件?

②若選算式(3),應怎樣改變條件?從中突出關鍵是要找相對應的量。

2.水果店運來若干箱蘋果,每箱蘋果一樣重。一共運來250千克。已經賣出4箱蘋果,賣出100千克。每箱蘋果重多少千克?

(1)10o÷4 (2)(250-100)÷4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作出選擇,再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並提問:若要選擇算式(2),條件該怎么改?從中強調根據所求問題選擇有關信息,關鍵是找出對應量。

評析:這兩題都採用選擇算式的形式,在學生作出正確判斷後,教師再次要求學生,根據所給的算式改變套用題的條件,使算式與題目的要求相符合。這種練習方式,既有利於辨析套用題條件與問題的關係,強化解題思路,防止思維負定勢,又滲透了事物之間的千變萬化,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態度,這確是一種較好的練習形式。

第二層:發展題。

學校新買來10盒羽毛球。如果從每盒中取出2隻,剩下的羽毛球正好等於原來的8盒。買來的10盒羽毛球共有多少只?

這道題的重點: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前後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再指名展示思維過程,師生一起作評價,突出解題關鍵在於“取出的羽毛球相當於原來的2盒”這個對應量。

百分數的認識可以這樣設計練習

1.在10秒內讀出這些數,然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