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研會後的點滴思考

10月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全縣《科學》教研會在我校召開。作為東道主,要為會議提供優質的服務。於是,無論是多媒體設備還是教室環境還是茶水供應,基本落在我的身上,加之在會上,我也要提供一節觀摩課,所以也倍感辛苦。

由於近來工作繁忙,也沒有多花精力準備這節課,所以基本沒有試教,只是準備好了教案及材料和課件,就“一局為定”了。會上,還有另外三名科學教師提供觀摩課,安排了說課、評課、主題講座等活動,加上會議給與會聽課教師提供教案等材料,所以與會者應該說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收穫。

會議結束後,會議中的種種現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一: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有待提高。既然是全縣的觀摩課,呈現給大家的應該是有一定質量的課,能夠代表全縣的《科學》教學水平。然而我感覺到,幾節課的質量都不是特別高。不是教師駕馭不了學生,課堂秩序混亂;就是教師教學重難點把握不準,時間觀念差,拖堂;再不就是一問一答,只奔標準答案的教學方式……這些表現都說明我們的教師課堂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教案設計的再好,不能內化成自己的教學行為,不能很好的處理課堂生成細節,缺乏引導技巧,課堂教學不可能成功。

思考二:學生歡迎《科學》公開課。四節課,有兩節是六年級,一節五年級,一節三年級,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積極參與,興趣濃厚,樂於動手,善於思考,展現出了實驗國小學生應有的科學素養。我感覺到,學生是比較喜歡上《科學》公開課的,因為這裡的好玩的學習材料,有有趣的實驗操作,有引人入勝的科學問題。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在教師最佳化的教學設計下,在教師耐心的引導下,探究科學奧秘,這是大家十分嚮往的事。這些可能在平時的科學課堂中是沒有的。

思考三:教師們有強烈的學習願望。一天的會議,讓我感動的是,老師們在聽課時的認真勁頭,對教學材料及課件資源的渴求。聽課中,老師們認真傾聽、記筆記,遇到感興趣的問題會小聲議論。下課了,他們爭相上前拷貝課件資源,將自製教具拿在手裡鑽研、詢問。可見,老師們對這次教研活動是十分歡迎的,對科學教學表現出了如饑似渴的學習欲望。這也是對活動組織者和講課教師的莫大鼓舞!

思考四:教師參與研討的意識不強。觀摩課聽完了,五分之一的教師會選擇默默離會,不願意參與研討環節。這也是多年來常有的現象。餘下的教師雖然坐在會場,但真正能參與到研討活動中來的,是寥寥無幾。於是,在互動評課時,沒有人舉手發言,在教研員多次鼓勵下,也只是個別教師發言(當然發言者就厲害了,能說到點子上,要害處)。多數教師更願意選擇聽取。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全縣科學教師隊伍大多是兼職是很重要的因素。俗話說:不專不精(當然此話也過於絕對,也有部分兼代科學的優秀教師;也有專職教師業務不精者)。許多老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數學學科,並且都還代了不少課頭兒,他們哪有那么多精力研究《科學》,所以參與研討的意識和能力受到影響也極其正常。當然這也是誰都感到無奈的事情。

思考五:教師會議習慣需要改善。打掃會議室時,發現水槽里的污水忘記處理。地面的垃圾,桌面上一次型杯子擺在那裡。這些細微的小事本不該說,卻也反映出《科學》教師隊伍的會議習慣需要改善。

通過一次教研活動,可以折射出全縣《科學》教學的現狀。何時《科學》課的地位能夠提升,能擁有專職化的教師隊伍,培養出一批業務精湛的骨幹教師,為全縣國小生造福,這是我由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