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體會:日記課  關注孩子心靈成長的軌跡

教學體會:日記課  關注孩子心靈成長的軌跡

題引:我曾跟教師們交談過關於走向生動語言源泉的“旅行”的思想。我把幼兒就他親眼所見的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所作的富有表現力的充滿情感的簡短的講述叫做這種“旅行”。

——摘自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以上“題引”是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這部書中的其中一個章節——“藍天下的學校”中摘引而來的,實際上,有幸讀過“蘇”的著作的讀者朋友大概都明白,諸如此類令人心動的詞句在其教育著作中幾乎隨處可見。這是一所屬於他與孩子們的“藍天下的學校”——與孩子們在大自然中上課。他用自己對教育“充滿緊張思考與實踐探索的一生”向世人證明了:如何真正做到把自己所有的教育理想、信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始終貫徹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在對其滿懷無比崇敬及發自肺腑的欽佩、羨慕的同時,我不得不為自己經常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的畏縮不前或彷徨猶豫深感慚愧。

任教已將近七年,我擔任了三年的數學科教學,以及將近四年的語文科教學,語數學科的教學可謂是交替進行的。在這不算太短的七年教學生涯期間,學生的日記一直是我最關注最樂意批改的作業。因此,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什麼?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本學期來我跟孩子們共同“商量著上”的每周一節的日記課。

這學期開始不久,我便與孩子們一起懷著興奮、期待的心情,終於作出這樣一個“重大”決定:將每周五下午的第一節語文課“挪用”為專門評講交流日記的“日記課”。不過,說這決定“重大”,卻可說既是經過慎重考慮,同時又是迫不及待甚至是倉促草率的。何以這樣說呢?關於日記,就我自己而言,近兩年來,寫日記已成了我每天必須完成的並且越來越樂此不疲的一項日常作業。因此,我的各種思想上、精神上的重大或零碎的起伏變化的點點軌跡,幾乎全部可以從日記上得到較為真切細緻的反映,而且,我在工作、學習上、思想觀念上的或多或少的進展與收穫也大都與它有很大關係。此外,在這近兩年的語文教學中,從開始時孩子們不喜歡寫、不會寫日記,直至絕大多數孩子喜歡上寫日記,並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的這過程中,我是頗費過不少心思的。在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得人心之際(以及近來大力提倡的如何開發“校本課程”),我不由常想:能不能或有沒有必要從語文或其它課程中特別地安排出一節課,用來專門地交流評講孩子們喜歡的日記?然而,這樣想的同時,我又不得不擔心地反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把日記正式納入專門安排的課程內,會不會反而像其它專門安排卻形同虛設的不少“正規課程”(勞動、地方、科技等)那樣使學生對它變得毫無興趣以至膩煩呢?並且,在作出這一重大決定前,我沒有擬定過什麼詳細周密的計畫、方案,以及要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等。其實,之所以現在才作出這決定,除了個人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由激勵我的這樣一種思想作出的:關注孩子們的心靈世界,這始終應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並貫穿於一切教育教學工作中,而我堅信,寫日記正是我們深入了解並走進孩子複雜豐富的心靈世界的最佳手段之一。

任何所謂的“教育信念、思想”,[蓮~山 課件 ]只有真正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加以實踐、檢驗,才能在不斷地探索中得到修正、完善、發展,也才能夠真正價值與意義所在。這也是我近兩年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閱讀思考中不斷確立的重要信念之一。因此,現在尤其迫在眉睫的是:我必須把這種在有些人看來是“心血來潮”的思想在自己的每一堂課中去實踐,或者努力從我們的每一堂課中能夠充分體現自己的教育信念。於是,我首先便在自己的“作文、日記專用筆記本”上急切地寫下了這幾行字:1、共同交流評講由教師挑選出來的日記。2、每個學生每節課前選好本周內自己最滿意或最願意與人交流的日記。3、交流寫日記的心得、體會。4、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爭議的話題來討論(或學校、班級發生的重大事件等)並記下來,或可嘗試如教育家魏書生那樣每周與學生共同選定一個主題內容作為“命題日記”。之後我還記下幾句注意:選擇那些最有代表的、最能說出學生“心裡話”的日記,交流評價時除了語言表達技巧,更重要的是內容中體現出的真實想法。切記,評選日記時學困生優先。教室“學習園地”設立日記專欄,用於及時張貼每周評選出的學生日記。這只是激動之餘的條件反射般隨手記下的還未經過深思熟慮、詳細計畫的一小段“臨時備課筆記”。並且,時間似乎也來不及容我事事“三思而後行”,不過我會盡力地從每堂課中獲取更多的經驗以及時地分析、修正總結。於是,我們的日記課便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