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四有”好教師心得體會:尺度、深度和溫度

我們選擇教師作為職業,就選擇了一種行為方式,就是在一言一行中傾注愛滿天下的情感,愛每一個學生,愛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愛中有尊重、理解和包容,也有嚴格、要求和指導,用愛影響學生,在愛中實現教育的目的。

隨著培養方式的變化、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風氣的影響等,高校師生關係變得日漸疏遠,師生交流變得有些現實功利。而構建樸素和諧的師生關係是踐行習總書記“仁愛教育”的外化,也是新形勢下建設高水平大學的現實路徑。如何構建樸素和諧的師生關係呢?

首先,老師要公道正派。學生脾氣秉性千差萬別,但老師要做到既因材施教,又有教無類,一視同仁,要真感情投入,等距離待人。尤其是在事關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要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不要強加於人。教師自身公道正派,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學生,風清氣正的教風自然涵養積極向上的學風和校風。

其次,老師要尊重個性。馬克思有句名言佳句:“你們讚美大自然令人賞心悅目的千姿百態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不要求玫瑰花散發出和紫羅蘭一樣的芳香……”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在日常教育過程中,學生們喜歡老師俯身傾聽平等交流,最忌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作為教師,要平衡不同家庭背景學生的不同利益訴求,也要照顧不同的心理感受。理解是最好的尊重,只有認真研究90後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推心置腹地溝通思想,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從而在深層次上達到共鳴。

再次,要增強師生互動。受當前教育模式所限,高校師生的交流、交往日趨單向化:“上完課,悄悄地走了,也不揮一揮衣袖……”要做一個好老師,必須心中裝著學生,增加與學生互動的渠道與機會,關心他們的生活,關注他們的興趣,走進他們的內心。老師要做學生成功後喜悅的分享者,也要做意志消沉時的緩釋劑。課內課外,老師要做一個“引路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擇業觀、愛情觀;老師要做一個“知心人”,引導學生誠信友善保持健康陽光的心態,及時發現問題科學消解矛盾;老師要做一個“暖心人”,要善於解決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的實際困難,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熱情。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作為一名高校青年教師,深知青年一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夢之隊”主力軍,而我們則是培養打造“夢之隊”的“築夢人”,這一使命神聖而光榮,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奉獻全部精力和滿腔真情,努力做一名“四有”好老師,為“中國夢”的實現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