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課改達人展示課”評課稿

四月,春暖花開,萬物復甦。xx鎮“課改達人展示課”就如同四月芳菲,春意盎然。

XX年4月董家鎮開展的“課改達人展示課”即將落下帷幕。四位教師中,杜江華老師以熱情豪放、李林老師以溫文爾雅、游亮老師以乾淨利落、覃美裕老師以質樸實在的獨特教學風格演繹了新一輪的“卓越課堂”。每一堂課中的教學細節如同春日中五彩繽紛、芬芳撲鼻的鮮花,在課堂中這些優美的景色、迷人的芳香令我們聽課教師陶醉,縱觀四堂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我個人認為突出地表現有以下幾個地方:

一、潛移默化,滲透學習方法

“卓越課堂”倡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真正的語文課堂是基於學生的課堂,是以生為本的課堂,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精神,關注思路方法的引領,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游亮老師的《鄉下人家》在自學環節中指導學生抓關鍵字句,勾畫自己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語句,來感悟文中美好的意境。抓關鍵字詞讀懂並去學習作者運用的表達方法。而李林老師的《鄉下人家》以兩首小詩的形式展現出來,其中有這樣幾句“屋前 搭瓜架 種鮮花 / 屋後 竹成蔭 筍探頭/……夏日 院中 吃晚飯”總結起來這首詩是“地點/時間+動詞+名詞”或是時間動作名詞互換位置組成的。眾多孩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在詩歌的寫作上應該更上一梯了。杜江華老師和覃美裕老師上的《將相和》都圍繞一個中心“藺相如真的僅靠一張嘴,沒有什麼能耐?”進行探究。在自學環節中分別在多媒體中出示有“學習建議”“友情提示”“體會的方法”來教會學生去如何讀懂課文,他倆這篇相同的課文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上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讀寫結合,促進內涵發展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如果說讀是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那么寫就是運用語言。我認為杜江華老師和游亮老師在讀寫方面做得尤為突出。如杜江華老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激情朗讀,讀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然後在“負荊請罪”這環節,教師設計了一個讓學生想像藺相如與廉頗見面時會說些什麼話的環節,按照老師的語境提示,進行想像寫話,先寫後說,這一環讓學生對課文人物的心理、品質加深了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說話能力,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得到鍛鍊、提高和發展。游亮老師先指導學生通過“找句子—解詞語—說印象—表達方法”一環扣環來發展語言,然後以指名讀,自讀品味,師範讀,精讀感悟,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最後以“選取生活中最平凡的一處,來寫寫鄉村片段”進行寫作,將課堂推向新的高潮。

三、角色互換,感悟文本魅力

通過想像和角色的互換,可以衝破現有的知識局限,可以超越時間、空間、條件等限制來補充文章的簡略處、空白處、懸念處,從而讓學生感悟文學作品的魅力。如覃美裕老師教學“完璧歸趙”環節時,藺相如如何從秦王手中騙回和氏璧,老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了秦王和藺相如,進行角色互換,重回歷史,感悟了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和勇敢而又有智慧的藺相如。杜江華老師帶領同學讀懂藺相如的性格後,以朋友身份去勸勸廉頗。游亮老師在教學“雨後春筍”時,緊緊抓住“探”字來體會春筍生長的特點,並抽學生表演“探”這一動作,同學們讀懂了這句通過擬人的表達方法寫出了活潑又調皮的春筍。李林老師則以詩人、遊客的身份和同學們一起去欣賞了鄉下人家的風景,處處以詩句讚美鄉下人家的那獨特、迷人美景,最後寫出了兩首優美的詩篇。

專家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絞盡腦汁,左思右索才尋到兩點,下面我針對這兩點淺薄地談談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教學形式可否更加多樣?

如果將“讀、說、寫、演”相結合就更加完美,比如在“負荊請罪”這一片斷中杜xx老師做到了“讀、說、寫”的結合,若加上“演一演”廉頗背著荊條如何去向藺相請罪,藺相如又怎么說的這一環節,其課堂氣氛就會更加活躍。再如“雨後春筍”這一環節,游亮老師已讓一名男生表演“探”字,可否再讓學生用“探”來說一個句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然後多抽幾名同學一齊表演“探”字,從而符合課文“成群地從土裡探出”的“成群”一詞。李林老師在課中可否指導學生用多樣方式的讀來感悟鄉下人家迷人的風景,以改變在課堂中朗讀稍微欠缺之課病。覃美裕老師可否指導學生pk讀出當時人物的心理、語氣和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