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基礎優質教學完善工作計畫

2.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圍繞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指導市現代化學校、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市示範學校、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合格學校創建工作,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堅持“名校引領、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均衡發展”的基本思路,加快縮小城鄉、校際教育發展差距,積極探索名校集團化辦學模式,先確定城區和城鄉結合部2-3所義務教育學校進行試點,今後逐步在全市範圍內推開;貫徹落實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管理辦法》,召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工作經驗交流會;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特殊教育學校升格為市特殊教育學校。

3.協調發展高中教育。開工建設市職教基地,啟動市職業中專職教實訓大樓建設,協助市開元綜合高中從部門辦學到民辦的改制工作,為構建“中、東、南三足鼎立,西部輻射”的職業教育校網布局奠定基礎;啟動職業中專集團化辦學試點,申報創建全國中職改革示範校,市十中、 高級中學爭創市現代化學校,爭取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再提升;圍繞我市支柱、特色、優勢產業和新興戰略性產業,以企業需求和市場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最佳化專業結構,爭創省、市示範專業和實訓基地;啟動與國內知名院校的中職師資培訓合作計畫,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深入推進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提高新課程的實施水平;加強對新聯考的研究,充分發揮聯考的素質教育導向作用,進一步推進個性化教育,創新學生自主選課、走班上課制,以適應在全科會考基礎上分類測試、分批選拔的聯考新模式。

(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最佳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

4.規劃校網布局調整。根據xx教育發展規劃和城鄉校網布點規劃,加大校網調整力度。按照“高中向城區和重點集鎮集中、國中向中心鎮集中、中心國小向鄉鎮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資源向城鎮集中”的要求,努力爭取加大財政投入;做好玉海中學高中部和汀田高中停招前期工作;做大做強做美片區中心鎮學校,加快瑞祥實驗學校、塘下中心區實驗國小建設,爭取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市第三實驗國小立項;加快山區中心鎮寄宿制國中建設,撤併義務教育階段學校8所;推進職教中心(輕工學校)、電大等市重點項目建設,做好市五中遷建前期研究工作;建立專門基建管理隊伍,加快學校工程項目建設進度。

5.發揮經費使用效益。積極爭取全市財政經費比例高於現有水平,確保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達到或超過省定標準;拓寬捐資助教渠道,建立企事業、社會團體、個人捐資辦學激勵機制;規範預算、決算,加強收費管理,特別是預算外資金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成立教育資助中心,落實資助政策,規範資助管理;加強對大宗物品的採購和管理,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發揮使用效益;規範食堂財務管理,突出對飯菜質量、價格和經營行為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規範核算中心管理,提高核算中心、“分中心”人員和學校財務管理員業務水平。

6.改造農村薄弱學校。大力扶持農村薄弱學校,在業務指導、設施配備等方面向農村學校傾斜;規範學校功能室管理,開展示範實驗室、標準圖書館創建活動,啟動實施農村學校教育裝備達標工程;落實市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和百所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全面開展中國小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達標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與學領域中套用研究,切實提高農村學校實驗室、圖書室及體、藝、勞與技教育教學設施使用率;全面啟動農村升格學校推進行動計畫,有計畫地安排城區學校高級教師、優秀校長到農村支教,實行柔性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