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鄉鎮教育教學科研課改工作計畫

每次活動校教科室要收集好相關活動資料,包括教案、學案、聽課記錄、評課記錄、綜合整改意見、活動記錄等,歸類整理建立課改檔案。

校級教研活動推薦二(供參考)。以年級組或學段為單位,推行集體備課制度。每次活動,採用“主備人提出課堂實施方案、同行人研究實施細節、主備人課堂試上、同行人評議課堂、主備人歸納問題推進活動”的五步集體備課模式,使課堂問題不重複出現,每次集體備課選兩個年級進行,每學月進行兩次,每月循環開展,上一次課堂展示的問題是下一次活動研究的重點,每次活動解決一個節點,一期下來,不斷地解決新問題,不斷地完善和提升教師專業技能。

教研活動的科目建議國小組各校春季教研活動學科選擇幼教、語文、科學、美術,秋季選擇數學、音樂、信息技術;中學組春季選擇數學、外語、政治、生物、體育,秋季選擇語文、地理、化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

(三)質量與管理

年度目標:①全鎮國小實現各年級各學科整體綜合成績75%(XX年目標70%)跨入全縣同類學校各年級各學科綜合成績的前三分之一;②國小各校綜合成績跨入全縣同類學校綜合成績的前三分之一;③國小各校任課教師先進考核有60%進入全縣同類學校的前三分之一獲得先進個人(XX年春有52.4%獲先進、XX年秋有54.9%獲先進、XX年春有57.3%獲先進);④中心校、完校考核學科及格率分別達到93%、90%,學校各年級各學科達標率達75%以上。⑤中學穩住歷史新高成績,初三升學考試成績必須進入全縣前十名。

18.1穩步發展中小幼均衡教育。學前1年幼稚園入園率達90%以上,3年幼稚園入園率達60%以上;國小正常入學率達100%,三殘少兒隨班就讀入學率達85%以上,國小畢業率達100%,國小畢業升國中的升學率達100%;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達90%以上。

19.2開展送教支教扶教聯誼活動。中心校與xx小結對、xx村小,中學與xx小結對。結對學校要安排活動日程,通過精設的教學聯誼活動,達到支教、扶弱、互學的聯動效果。由中學、中心校牽頭,具體安排。

20.3鞏固好“三分鐘文化”活動。各中國小根據“三分鐘文化建設方案”紮實開展本年度的三分鐘活動,做到“三分鐘有內容,三分鐘不浪費,三分鐘有特色,三分鐘顯素質”,各校通過一年的實施,修訂和完善具有學校特色的三分鐘活動方案

21.4認真對待縣級監控學科的檢測和過程督導考核。學校要花大力氣,認真對待縣級監控學科的檢測工作和過程督導考核,做到檢測高效、考核高分。

22.5兩級畢業班工作。

(1)認真分析XX級中國小畢業班教育教學質量,做到分析透徹,找準問題,制定薄弱環節的整改措施。

(2)學校建立畢業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好畢業班工作會,做好畢業班師生的思想工作,調動畢業班師生的工作、學習積極性,為xx中學全員輸送合格新生,杜絕生源外流。

(3)抓好中學畢業班月考工作,及時進行質量分析。

23.6幼兒教育。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創設豐富、適宜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推行國小“零起點”教學,切實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國小化”傾向。中心校開展好幼兒教師校本教研活動,通過校本教研,培訓幼兒教師業務素質,加強幼兒教育保育責任。每次大型活動邀請村完小幼兒教師參加學習研討。

24.7 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建設。各校應加強對中國小教學科研管理幹部培訓、學科教研組長、普通教師的素質培訓,讓培訓常規化、系統化、制度化,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

(1)組織學習時事政治、法律法規,學習課改的基本理論,學習和理解“快樂是檢驗高效課堂的標準”的本質與內涵,為課改的全面推進服務。各校要具體制訂全員培訓計畫,讓培訓常規化、系統化、制度化,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2)以課改活動為載體,以校本培訓、高效快樂課堂建設培訓為核心,培訓教師的聽評課能力、教學反思撰寫能力、科研工作的開展能力,全面提高教師和科研幹部的基本素質。

(3)組織好教育管理幹部、教師暑假大培訓,保證培訓有收穫、有效果。

(四)其他常規工作

年度目標:各項常規工作齊頭並舉,藝體藝術科技教育刷新成績。

25.1繼續教育工作。學習《教育新理念》,是春季教師集體培訓學習和秋季教師自主學習的主要內容,列入年度繼續教育考核“三新一德”之“新理念”內容。各學校要有培訓方案、培訓講議、培訓計畫、培訓簽到冊、學習記錄、培訓工作總結。新技術培訓將於暑假集體培訓時進行,內容有翻轉課堂、雲課堂等。繼續教育檢查的教學反思,必須每期2篇,每人4篇,每篇1000字以上,必須是階段性反思或期末反思,是寫自己工作、專業成長、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反思。反思材料原則上必須是自己手工撰寫,不得抄襲列印。反思稿紙要統一a4紙張方格樣紙,材料清理按教師姓名音序排列,以每次上交的反思為單位進行清理,每卷反思前面應有目錄,每篇目必須看到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