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學期歷史學科教學計畫

一、 本計畫制定的依據 

歷史是闡述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並揭示其內在規律的科學。歷史學科是高中學生必修的基礎學科。歷史教育對提高高中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一第二學期的歷史教材是在學生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習歷史的基礎上,以敘述世界現代史為主,把有關的中國歷史作為世界歷史的一部分作重點介紹,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歷史發展總的趨勢,了解現代中國如何在世界大環境中發展,從而加深學生對現代中外歷史和中國國情的認識,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社會主義方向。 

歷史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被列為副科,因而極不重視。儘管在國中對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識已有接觸,但我們的學生學習習慣都比較差,國中會考對畢業、升學無影響,再加上國中會考開卷考試,題型簡單,所以學生缺乏對歷史知識的分析、綜合、運用能力,有的部分學生連基本的歷史線索都搞不清。進入高一後對新的要求很難適應。 

上學期期末區統測,成績令人擔憂,我們的平均成績61.11,及格率59.02 %,優良率3.28 %,低分率2.73 %。區平均成績66.08,及格率74.33 %,優良率 12.25%,低分率2.7 %。 

差距是明顯的,但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已逐漸開始適應高中的學習,對高中歷史學習的要求、難度有了明確的認識,正努力改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相信他們在本學期的會考中都能順利過關。 

二、 本計畫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 

(1)習現代中外歷史知識,了解現代中外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現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係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現代各歷史階段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活動;掌握有關的歷史概念。 

(2) 接受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國情教育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教育以及道德情操教育,增強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類的和平進步事業而獻身的歷史感和責任感。 

2、能力目標 

(1)能分析、概括歷史事實,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並上升為歷史發展規律性的認識。 

(2)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 

3.分類目標 

(1)從19世紀中期起,由於西方資本主義的侵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幾代先進的中國人,千辛萬苦地向西方找尋真理,都失敗了。十月革命的炮聲,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走上了勝利發展的道路。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歷史,包括中國解放以後的歷史說明:社會發展既有曲折,又是不斷進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儘管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要經歷一個長久的過程,但這一制度已經初步地然而又是有力地顯示出它的優越性,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這個時代的趨勢。 

(3)中外優秀文化對推動社會進步,提高民族素質有著積極的作用。特別要注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對社會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4)中外各國歷史的發展說明,只有安定的環境,才能發展生產,使國家富強。這是一條重要的歷史經驗,具有普遍的意義。 

4.教學質量目標: 

會考合格率確保95%,力爭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