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學期歷史學科教學計畫

三、 具體實施計畫 周次 課時 內容

層次

章節

知識內容

知道

理解

比較

第一周 第一課時 (二十一)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2)二月革命;《四月提綱》;彼得格勒武裝起義;蘇維埃俄國的建立;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 (3)十月革命開創了歷史新紀元  √  (4)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背景和作用  √  第二課時 (二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前後的中國 (1)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 √ 第三課時 (2) "五四"運動 √ 第二周 第一課時 (3)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 (4)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  √  第二課時 (二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初期國際關係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1)"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巴黎和會;《凡爾賽和約》;英法操縱的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五國海軍協定》  √ (2)巴黎和會的實質及其後果;華盛頓會議抑制日本獨霸遠東的作用  √  (3)義大利法西斯上台 √ 第三課時 (二十四)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初期的革命運動與民族解放鬥爭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民革命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孫中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第三周 第一課時 國共合作,開創民族解放運動的新局面;國民革命運動的挫折 √ 第二課時 (二十五)20至30年代的蘇聯 (1)新經濟政策;蘇聯的成立 √ (2)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和作用  √ √ 第三課時 (二十六)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1)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 (2)美國羅斯福"新政" √  √ 第四周 第一課時 (3)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和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  √ (4)德國希特勒上台和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  √ (5)亞歐戰爭策源地形成的影響  √  第二課時 (二十七)1927—1937年的中國 (2)中國共產黨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革命根據地的開闢和毛澤東關於紅色政權的理論;四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紅軍長征 √ (3)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由  √  第三課時 (4)中國人民反對日本侵略的鬥爭: "九·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偽"滿洲國";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一二·九。運動; 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 第五周 第一課時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戰 (1)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七·七"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正面戰場的抗戰與敵後戰場的開闢;《論持久戰》的發表 √  √ (2)《論持久戰》對抗日戰爭全局的科學論述  √  第二課時 (3)英法綏靖政策和歐洲戰爭危機的加深:德國吞併奧地利;英法的綏靖政策和慕尼黑陰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 第三課時 (4)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和非洲的開始:德國突然襲擊波蘭;法國的慘敗; 不列顛之戰 √ (5)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  √ √ 第六周  第一課 (6)歐戰爆發後的中國:日本在華組織偽政權;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製造國共摩擦;解放區成為抗戰的主戰場 √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戰 (7)中國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國際形勢及其對中國抗戰的影響  √  第二課時 (8)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擴大與轉折: 蘇德戰爭燥發;莫斯科戰役;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開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中途島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阿拉曼戰役 √ (9)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的背景和意義  √  第三課時 (10)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英美盟軍在北非與義大利的勝利;開羅宣言和德黑蘭會議;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雅爾達會議;德、意法西斯潰滅;波茨坦會議;日本投降 √ (1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果和影響  √ √ (12)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  √  第七周 第一課時 (二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 (1)新中國的建立:重慶談判和國民黨發動內戰;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對外關係 √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  第二課時 (3)戰後初期的國際政治:聯合國的建立;美蘇"冷戰"的展開;兩個德國的出現;朝鮮的分裂和韓戰 √ 第三課時 (4)歐洲共同體和戰後的日本:歐洲共同體的建立;日本經濟起飛 √ (5)50年代中期以來西歐、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  第八周 第一課時 (6)第三世界的興起和發展:亞非會議和不結盟會議 √ (7)第三世界的興起和發展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  第二課時 (8)50年代以來的中國: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最初探索;“ √ 第三課時 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偉大成就;“一國兩制”方針;中國對外關係的發展和國際威望的提高 √ 第九周 第一課時 (9)80年代以來世界形勢的變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 √ 第二課時  世界現代史複習  第三課時  中國現代史複習  第十周 第一課時  中外現代史聯繫比較  第二課時  期中考試  第十一周 第一課時  期中質量分析  第二課時  世界近代史複習(一)  第三課時  世界近代史複習(二)  第十二周 五一長假  第十三周 第一課時  世界近代史綜合練習  第二課時  世界現代史複習  第三課時  世界現代史練習  第十四周 第一課時  中國明清部分複習(15世紀至中國鴉片戰爭前)  第二課時  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複習  第三課時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複習(一) 第十五周 第一課時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複習(二) 第二課時  中國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部分複習  第三課時  中國史綜合練習  第十六周 第一課時  中外史聯繫比較(一)  第二課時  中外史聯繫比較(二) 第三課時  中外史聯繫比較(三)  第十七周 第一、二課時  會考模擬(一) 第三課時  試卷分析  第十八周 第一、二課時  會考模擬(二) 第三課時  試卷分析  第十九周 第一、二課時  會考模擬(三) 第三課時  試卷分析  第二十周 第一課時  答疑 第二課時  考前指導 第三課時  會考